國軍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 強化國防韌性
國防大學昨日舉辦「第28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由校長劉志斌上將主持。(記者連琳攝)
國防大學昨日於復興崗校區舉辦「第28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由校長劉志斌上將主持,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從多元角度研析國防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同時整合不同領域的資源,進一步強化整體國防的韌性與永續性。
研討會以「軍事社會科學的創新、韌性與展望」爲主題,區分專題演講及論文發表2階段,首先由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吳重禮以「臺灣民衆孤兒心態之概念與量測」爲題進行講演,研析國人感受臺灣在國際上的外交孤立感,進而說明對我國的外交思維與安全政策走向的影響;論文發表則分別探討「韌性社會中的軍事傳播:媒體、輿論與認知作戰的挑戰」、「國防安全韌性與AI科技運用」、「軍隊助人工作的創新與展望」、「軍事應用藝術的數位轉型與創新思維」、「共軍多域作戰能力與創新應用」等5個議題,共計發表15篇研究論文,橫跨應用藝術、政治、新聞、中共軍事、心理與社工等領域。
劉校長致詞時表示,軍事社會科學的價值,不僅提升戰略思維與作戰能力,更在於整合跨領域資源,將國防韌性由部隊向外延伸至社會層面,進而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成爲守護國家安全重要力量。而國防安全不只是依靠國軍,更有賴全民共同信念與團結力量的發揮。劉校長舉例指出,此次花蓮光復鄉的嚴重災情,除各地大量民生物資的捐助,更有「鏟子超人」自發前往災區協助清理重建;這份跨地域、跨社羣的互助精神,正是展現出我們社會中深厚的韌性。
劉校長進一步指出,在當前快速變遷的安全環境中,國防體系與社會結構皆面臨嚴峻挑戰,從傳統軍事威脅到非傳統安全問題,都需要以跨領域視野,尋求解決方案,因此,期待透過多元討論與交流,激盪出前瞻、務實的思維,讓我們面對當前嚴峻多變的兩岸情勢,可以從多元角度,看見國防與社會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