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鏟子超人」看我國全社會防衛韌性
▲這幾天,花蓮縣光復鄉成爲全國熱搜知名地點,「鏟子超人」一夕間爆紅,幾乎掩蓋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聲音。(圖/國營臺鐵公司粉絲團)
●陳祖輝/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法學博士
這幾天,花蓮縣光復鄉成爲全國熱搜知名地點,「鏟子超人」一夕間爆紅,幾乎掩蓋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聲音。我們不禁要問,災後救援與重建的指揮與調度,不是應該比照Covid-19疫情期間等級,由官方指揮,地方民間全力配合?
「鏟子超人」這些1.5萬自發性的志工投入復原,靠的是民間協力,但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志工抵達光復時,現場混亂,志工抱着愛心去,但現場接力單位卻調度效率不佳,無效的志工被浪費,加上宣傳不到位,還是涌現大批人潮前往光復,造成短期間救災人力虛胖與指揮調度困難等問題。
真正的社會防衛韌性 接戰的對象還有眼前每年發生的天災
賴清德總統於2024年6月19日「信賴新政 時代新臺灣」就職滿月記者會上,宣佈設置「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親自擔任召集人,委員會討論將涵蓋五大主軸:民力訓練暨運用、戰略物資盤整暨維生配送、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維運、社福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安全,藉以強化我們的國防、民生、災防、民主四大韌性等。
總統雖親自前往災區勘災,但他的系統沒有跟上,導致被批作秀,一再扣分。政府一直將社會防衛韌性放在未來的中共武力犯臺上,可是眼前每年都可能發生的天然災害,如地震、風災等,卻似乎沒有任何令人記憶深刻的作爲?
馬太鞍堰塞湖是不是溢流?不是這裡討論的重點,而是該湖早在20年前已逐漸被縱容放大到成爲威脅,政府的風險管理效率低弱,而衍生這場災害。
我們現在要看到的是政府災後重建韌性,其實國際與中共都在看,如果政府指揮調度不能一條鞭,甚至比照疫情期間的高標準,光復災區重建可能就是演出一場笑劇,笑政府和臺南風災一樣,拖到現在還沒復原,只能仰賴民間資源徒手協助?
筆者以爲,從防衛韌性的微觀到巨觀角度來看有以下幾點觀察:
第一,災區欠缺重機具設備,光靠 「鏟子超人」 耗時費力,趕緊以「平轉戰」規格,調度各縣市重機具前進救災。
第二,中央與花蓮縣指揮所重疊問題,現在地方與中央不是一條心,甚至分站擂臺,非常糟糕。應該由中央成立指揮所,納入花蓮縣各單位,並指揮民間單位執行。
當我聽到花蓮縣政府官員說該縣救災委託慈濟與基督教團體全力救災,我心裡認爲,花蓮縣政府就是卸責。還有,中央設立前進指揮所傳出未通知花蓮縣,這裡又是鬧些甚麼呢?光在指揮權上面,就看到中央與地方各自算計,搶發言權,也搶指揮權。吾以爲,重大天然災害,應比照戰爭時期,全由中央統籌指揮,地方必須聽從指揮,整體一條鞭。
第三,志工人力、物資與善款運用,目前感覺還沒有很清楚,政府雖有公佈申請救濟方式與條件,但必須透過有效的村裡系統進行調查、訪視,並告知災民,能夠快速將相關資源送到他們手上。
第四,軍方這次表現比臺南風災好很多,但從防衛韌性以觀,救災正好印證軍警消防三方之默契與連動,我們看到軍方派員救援,但都是人力較多,軍方的重裝備與工兵系統似乎發揮不到最大值,消防救援體系也只看到在艱困點的搜救,其他配套清理障礙的系統在哪?抽水設備,挖土機與醫療防護系統等,感覺沒有統合也沒有系統分工,各做各的,很容易形成事半功倍。
第五,中共與國際要看的是,政府花多久時間完成災後復原?災民如何被完全安頓而無批評聲音?整體社會對災後的團結有無受外界影響?整體來說,目前從政府到各政黨相對剋制,全力投入救災,這是對的。
但是,政府在統一調度與指揮上面,既慢也毫無經驗的感覺,恐怕成爲致命隱憂;對比疫情期間,社會雖恐慌,但每日消息透明,政府指導方針明確,因此成功減災。政府的對外溝通,包括文宣與政令傳達,媒體報導等,政府應該要有一個清楚的指引,俾利將正確訊息向外傳遞,也向國際傳遞。
▼政府一直將社會防衛韌性放在未來的中共武力犯臺上,可是眼前每年都可能發生的天然災害,如地震、風災等,卻似乎沒有任何令人記憶深刻的作爲。(圖/總統府提供)
無名英雄是臺灣最美的軟實力 政府請少一點政治、多一點行動
花蓮光復鄉這此災害只是一次社會韌性的實戰演練,如果我們無法在有效時間內就定位,有效方法處理堰塞湖,有明確的降低風險指引,對中共虎視眈眈而言,臺灣如蒙受一場天災就難以治理到位,今後攻臺準備上,是不是看出更多韌性破口?國安單位與軍警,有無利用本次災害重建期間,沙盤推演敵人如何透過災害救災推播謠言、滲透與阻礙救災等行爲,澄清謠言平臺目前沒看到,應該趕緊建立。
總之,賴總統上任至今,已開始接戰,接戰對象不是中共而已,是常見的天災,但如果不能從降低風險,防患於未然,以及建構一套有效運作的SOP指引,中共未來對臺作戰可能不用耗費大量武器,只要製造混亂或傷害我民間重要基建、大自然環節之軟肋(如果中共戰時攻擊我脆弱的國土地段、基礎設施,達成交通秩序混亂與災害發生),我們終將不堪一擊。
反之,如果政府在災前預防到災後重建,有紀律、有效率、有節律等節奏下完成,此將對中共形成攻臺警惕與成本。
最後,吾人須向 「鏟子超人」 、國軍弟兄、慈濟等無名英雄致敬,臺灣最美的是人,也是一種團結的軟實力。政府的團結十講不如 「鏟子超人」 這一講,請少一點政治,多講一點行動與作爲,或許臺灣更團結,也說不定。
▼要向 「鏟子超人」 、國軍弟兄、慈濟等無名英雄致敬,臺灣最美的是人,也是一種團結的軟實力。(圖/記者湯興漢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