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中國創新藥處創新成果兌現初期 看好下一重磅單品可能誕生的細分賽道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金證券發佈研報稱,中國創新藥正在崛起,處於創新成果兌現初期;後續獨立開發成功與發生BD授權交易出大單品的機會依然較大。腫瘤領域,繼續關注2大方向:①看ADC(抗體偶聯藥物)的多維度迭代,靶點、抗體結構與毒素組合的創新:②看免疫療法的分子構件的組合變換與空間結構的創新,將會有ICI、TAA、細胞因子以及TME相關趨化因子的嶄新組合實現突破。該行看好下一重磅單品可能誕生的TCE(T細胞銜接器)、其他雙抗/多抗、創新ADC等細分賽道及其臨牀領先企業。
國金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背景
創新藥BD(授權合作交易)及其首付額爆發,下一個十億美元首付花落誰家成市場新焦點。(1)該行早在2024年3月,就在梳理了全球20多萬項臨牀試驗、3000多家醫藥醫療上市公司、近15年全球重磅藥大單品及其適應症與靶點演進的基礎上,發表了深度報告《2024年,創新藥產業鏈10大展望》並預判了2024年至今的中國創新藥崛起和BD交易大爆發。(2)最近,在三生製藥創出中國創新藥BD交易首付款12.5億美元歷史新高之際,該行從全球免疫與化療等治療手段的進化及新分子構建的創新格局中,嘗試抽絲剝繭,尋找下一熱點,以期給投資者與行業企業前瞻佈局的參考。
大勢:創新升級,全球腫瘤免疫進入PD-1(細胞程序性死亡因子1)疊加TAA(腫瘤相關抗原)與細胞因子的新紀元
(1)MNC(跨國藥企),一邊面臨自有重磅單品逼近專利懸崖,另一邊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新興創新藥資產快速涌現,授權引進,以補充管線短板,此趨勢將持續。(2)全球創新藥BD首付進入十億美元量級時代,中國總首付佔比4成。(3)下一個如三生製藥這樣的重磅BD會花落誰家?該行認爲,會在腫瘤、慢病、CNS(中樞神經系統)這三大板塊。在腫瘤免疫療法的創新大分子領域,PD-1加TAA,將演進到PD-1加TAA與因子類的新紀元。
落點:從PD-1到PD-1/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或IL-2(白介素2)雙抗,再到PD-1/VEGF/IL-2三抗,增效減毒是根本
(1)單抗到雙抗,康方生物PD-1/VEGF,頭對頭勝出近300億美元年銷售額的PD-1單抗藥王。(2)從腫瘤抗原TAA到IL-2因子類加持PD-1升級的新分子,信達生物PD-1/IL-2在ASCO首次發佈數據,在免疫耐受肺癌與黑色素瘤以及冷腫瘤腸癌3項適應症中皆取得靚麗早期數據。(3)目前,各大藥企對免疫大分子的探索,已經從單抗單藥到聯用、再到雙抗多抗等多靶點分子不斷推進。在新分子構建上,也從ICI(免疫監測點抑制劑)與TAA(腫瘤相關抗原)或CD3等T細胞受體或共刺激結構的組合,又演進到ICI(免疫監測點抑制劑)與IL-2等細胞因子類或再疊加TAA的組合。而各類組合疊加的目的,都是使得免疫療法新分子可以更好地增效減毒。
預判:後PD-1時代,細胞因子類IO(腫瘤免疫)升級剛開序幕;IL-2的探索,只是開始
(1)數十家藥企佈局PD-1加IL-2等細胞因子以及前藥、遮蔽肽及空間位置遮蔽效應等結構創新的策略。根據insight數據庫,截至2025年8月11日,僅PD-1這一個ICI(免疫監測點抑制劑)與細胞因子類組合構建的新分子/細胞進入臨牀階段的國內外企業就有信達生物、恆瑞醫藥、君實生物、石藥集團、神州細胞等23家。(2)趨化因子受體,或成下一熱點;中國生物製藥旗下禮新醫藥,靶向高表達於TME(腫瘤微環境)內Treg的CCR8(C-C趨化因子受體),創新單抗蓄勢待發。除了PD-1等免疫檢測點抑制劑與抗TAA的組合,該行預判,PD-1等與白介素、TGFβ(轉化生長因子β)等細胞因子的組合發力,以及對TME相關因子的開發或成爲腫瘤免疫治療領域下一個重要賽道。
風險提示
國際化相關的匯兌風險、國內外政策波動風險、投融資週期波動風險以及併購整合不達預期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