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助”託舉起每一個讀書夢

暑期已過大半,準大一新生們陸續收到了錄取通知書。不少同學發現,伴隨通知書到達的,還有一份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和一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與此同時,高校學生資助熱線電話也已開通。如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及時諮詢並獲得幫助。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高校學生資助,一直是我國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目前已實現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入學前有國家助學貸款等,報到時有綠色通道,入學後有獎學金、助學金以及專項減免,畢業後助學貸款可免息……“獎、助、貸、免、勤、補、減”的多元政策織就了一張保障網,共同託舉每一個年輕夢想。

教育,一端繫着社會發展的人才供給、智力支持,一端連着家庭的希冀、人生的可能。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生資助已累計超14億人次。正能量的光,也在促進“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把笑容交給陽光”的龐衆望,在國家和學校的全面幫扶下無憂學習,堅定科研報國之志;“走很遠山路上學”的期沙友布,不僅用知識改變命運,也始終牽掛着家鄉,假期選擇回鄉擔任志願者。據統計,有數十萬名受助高校畢業生紮根基層就業,有效優化了基層幹部隊伍和專業人才結構。國家的雪中送炭,推動的不僅是受助個體的命運轉折,更是整個社會面貌的改觀。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確保每個人都有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的機會,是一個國家看得見的公平與善意。近段時間,獎助學金的提標擴面工作穩步推進,獎優助困的力度還在持續加大。繼續把好事辦好,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實處,爲社會培養更多有用之才,積蓄的將是經濟社會的蓬勃動能,涵養的將是國家民族的發展潛力。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請一定不要放棄讀書。”這是國家給予每個年輕人的底氣。國家託舉、學生自強,這種雙向奔赴必將描繪出一個更美好的家國未來。(田聞之)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