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資本助力“飛天夢”攜手託舉中國航空航天產業崛起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基金行業充分發揮價值發現、風險定價和資源配置等功能,凝聚創新資本、耐心資本,打造科技創新的強大加速器;科技創新賦能基金行業效應顯著,大幅提升行業服務效能,重塑行業生態,最終實現科技與金融的“雙向奔赴”。

中國證券報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聯合推出“科創向‘新’力”專欄,展示基金行業在擁抱科技創新實踐中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促進形成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良性循環,並在推動、服務科技創新中成長爲一流投資機構。

從C919大飛機翱翔藍天到“星網計劃”加速組網,從無人機物流配送到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取得全球首張適航證,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產業蓬勃發展。

作爲關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投機構、公募基金等專業投資機構的支持。它們憑藉對國家戰略的深刻理解和對產業規律的精準把握,持續推動行業進步。

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公募基金密集佈局形式多樣的航空航天主題產品;創投機構則通過“投早投小”、立體賦能等方式,與多方合力培育出一大批航空航天獨角獸企業,並不斷助推優質企業做強做大。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化,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正處於從技術突破到商業落地的關鍵階段。金融資本如何助力這一進程?投資機構如何在瞄準自身投資目標的同時,更有效地促進產業快速發展?近日,多家深耕該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深入分享了他們對中國航空航天產業發展邏輯和投資機遇的見解,並提供了寶貴的投資經驗。

政策端助力產業發展

“國家持續將航空航天定位爲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密集出臺推動了相關行業發展。”華寶基金表示,近幾年,國家持續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發展,爲行業指明瞭方向。

站在更宏觀的視角,永贏基金認爲,國家將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納入政府工作報告,通過頂層設計構建全鏈條安全監管體系;同時,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也爲我國航空航天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深創投集團梳理了近年來相關產業政策的演進脈絡:2015年,我國出臺《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相關領域,爲航空航天產業注入新活力;“十四五”規劃明確將航空航天列爲戰略性新興產業,凸顯其重要地位;2024年和2025年,商業航天、低空經濟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部門相繼出臺多項配套政策,爲我國航空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在明確的政策引導下,投資機構普遍看好產業發展前景。

華寶基金認爲,民用航空市場快速擴張、商業航天需求激增、低空經濟場景拓展等都蘊含着大量的產業機遇。

以商業航天產業爲例,君聯資本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全球商業航天產業收入約爲2980億美元,過去5年複合增長率約爲7%。由此可見,商業航天已成爲全球航天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隨着商業航天的發展,航天產業將在低成本、商業化等方面持續發力,特別是衛星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爲商業航天開闢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談到金融資本如何賦能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多家機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永贏基金認爲,金融機構應構建多層次融資體系:在一級市場,以國資引導基金爲引領,吸引長期資本聚焦關鍵技術攻關,同時鼓勵PE、VC機構參與企業Pre-IPO輪投資;在二級市場,發揮公募基金的定價功能,爲成熟企業提供合理估值與流動性支持。對於優質初創企業,可以通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方式支持其發展。專業投資機構還可協助企業開展股權融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優化企業股權結構。

深創投集團特別強調了“耐心資本”的重要性。航天航空產業從科技成果轉化到產業化往往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創投機構不僅要敢於投早、投小,更要堅定不移地站在企業身後,提供持續的、全方位的支持。

資本端耐心培育創新

在航空航天產業鏈中,公募基金與創投機構秉持長期投資理念,以專業能力和進取姿態持續深耕這一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機構不僅有效助力優勢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同時顯著推動了中國航空航天產業的技術進步與規模擴張。

在商業航天領域,君聯資本的投資案例頗具代表性。該機構擔任管理人的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已決策投資銀河航天、藍箭航天等多個項目。“銀河航天是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第一家獨角獸公司,具備國際領先的衛星設計研發、批量製造、組網運營等全鏈條能力。”君聯資本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悉,銀河航天的突破性進展主要包括:成功發射我國通信能力最強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完成Q/V頻段饋電鏈路的建鏈等多項關鍵技術驗證;自主研發併成功發射我國首次批量研製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率先實現中國低軌寬帶衛星互聯網出海。

藍箭航天是另一個成功案例。君聯資本介紹:“藍箭航天是中國唯一同時掌握百噸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和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全部關鍵技術及研製保障能力的民營企業。”據悉,其自主研發的朱雀二號液體火箭是中國首款採用液氧甲烷推進劑的低成本液體火箭,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也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

深創投集團在航空航天領域的佈局同樣引人注目。該機構表示:“深創投已在eVTOL整機、運載火箭、衛星製造及地面應用等多個關鍵領域,完成了一系列極具代表性項目的投資。這些項目不僅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更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

公募基金在二級市場爲產業提供了支持。

永贏基金介紹,公司在航空航天領域深度參與了通用航空和衛星兩大行業的新產品創設,發行了全市場首隻通用航空ETF以及衛星ETF。在指數編制過程中,永贏基金與指數公司協同,持續優化指數對行業發展趨勢的精準刻畫能力。

“從主動投資轉向被動投資的趨勢,正是航天航空產業逐步走向成熟的標誌。隨着技術路徑日益清晰和商業模式逐步完善,行業已從萌芽期邁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永贏基金表示,將重點關注企業技術成果的商業化落地能力,以更精準地把握產業發展機遇。

此外,華寶基金分享了平衡投資收益與支持創新的經驗。在早期階段,公募基金可通過分散投資,在航空航天領域選擇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細分領域的企業進行投資,降低單一投資風險,爭取一定收益。特別要關注企業創新能力和長期發展潛力,對於具有核心技術和創新模式但短期業績不佳的企業,投資機構應給予一定的耐心。

一二級市場協同發力

展望未來,無論是更“高空”的衛星互聯網,還是更“低空”的經濟場景拓展,都是公募基金持續關注的投資方向。

永贏基金表示,隨着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加速,2025年中國低軌衛星的發射數量或有望達到2024年的數倍。

在低空經濟場景拓展方面,華寶基金認爲,無人機物流、eVTOL載人等領域都蘊含着巨大的市場機遇。美團無人機獲全境物流運營許可、億航智能開啓載人服務試點等進展值得重點關注。同時,配套的低空基建與運營服務,也是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

華寶基金預計,2025年或將成爲低空經濟正式落地的元年,目前我國已有全球唯一同時拿到TC(型號合格證)、PC(生產許可證)、AC(適航證)的eVTOL廠商,後續有望在國內率先開啓全球首例商業化運營,標誌着eVTOL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此外,華寶基金還看好複合材料與高端製造領域的投資機會:“國家採購週期存在階段性機遇,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碳纖維復材等關鍵材料的國產化,也是值得長期關注的投資方向。”

深創投集團表示,將持續對致力於降低關鍵原材料和技術外部依賴的企業進行投資。

在賦能方式上,各機構都提出了創新思路。

君聯資本表示:“我們投資底層技術創新,不僅要和高校科研院所打交道,還要加強與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溝通。踐行耐心資本投資,基金除了延長存續期之外,還要具備高效協調各方資源的能力。”

永贏基金建議,公募基金可從資源整合、投研協同、聯合投教三個維度發力。二級市場機構可基於上市公司數據分析,爲一級市場機構提供賽道景氣度判斷和估值參考;同時,一級市場機構憑藉其掌握的前沿企業資源和項目信息,可以向二級市場提供產業創新趨勢和潛在技術顛覆線索。

深創投集團表示,要強調產學研合作,與高校、研究機構保持深入廣泛合作,大力投資支持已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推動更多優秀科研成果的轉化與落地應用。

此外,華寶基金建議,公募基金可與一級市場投資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發掘優質項目;還可通過參與定增、戰略配售等方式,加強與一級市場的互動,促進航空航天產業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良性循環。

從政策支持到市場繁榮,從技術創新到資本賦能,中國航空航天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這場關乎國家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升級中,專業投資機構既發揮着“助推器”的作用,又肩負着“價值發現者”的使命。正如受訪機構所言,既要抓住當前的投資窗口期,更要保持“十年磨一劍”的戰略耐心。在金融與產業的良性互動下,中國航空航天產業的新質生產力正在快速成長,一個更加宏偉的“飛天夢”正逐步成爲現實。

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請理性選擇基金。本資料僅爲宣傳材料,而非法律文件,其中涉及的統計數據可能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購買基金時,投資者應詳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並通過官方途徑查詢基金產品風險等級,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購買產品。投資者進行投資時,應嚴格遵守反洗錢相關法規的規定,切實履行反洗錢義務。

本文章使用的部分圖片、文字、視頻、音頻、鏈接等內容轉載來源於互聯網,如涉嫌侵權、請著作權所有人及時告知,工作人員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