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紮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來源:中國環境網)

轉自:中國環境網

“‘十四五’是綠色低碳轉型最快的5年。我們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風電光伏每年新增裝機先後突破1億、2億、3億千瓦關口,實現臺階式躍升發展,發展速度和力度前所未有。能源消費‘逐綠前行’,全社會用電量中,每3度電就有1度綠電。”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在國新辦今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

能源供應結構優化 傳統能源轉型升級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十四五”以來,我國紮實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持續加大非化石能源供應,積極發展多能互補,加速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十四五”以來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佔比提高了5個百分點以上。風電光伏充分發揮轉型“主力軍”作用。2025年上半年,風光發電量的增量超過了全社會用電量增量。

“過去4年,我國新增發電裝機的84%爲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截至今年7月,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已經達到了22.3億千瓦,佔總發電裝機的60.8%。過去4年,我國新增發電量的近六成來自非化石能源,2024年非化石能源發電量達到2020年的1.5倍。”王宏志說。

能源供應結構的轉型,也帶來了新能源的迅速發展和高質量躍升。“十四五”以來,我國風光發電年度新增裝機進入了“億千瓦級”規模,連續跨越了11個億級臺階,合計裝機由2020年的5.3億千瓦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6.8億千瓦,年均增速28%,佔到“十四五”以來全國新增電力裝機的80%。

如今,“沙戈荒”成爲“十四五”新能源建設的新陣地,新增裝機超過1.3億千瓦,昔日的不毛之地變爲了“能源綠洲”。海上風電成爲新引擎,新增裝機超過3500萬千瓦,爲沿海省份發展注入了綠色動力。分佈式光伏成爲新勢力,新增裝機超過4億千瓦,其中戶用光伏新增1.6億千瓦,全國有700多萬個家庭當上了光伏“房東”。

在傳統能源轉型升級方面,我國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煤電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已有95%的煤電機組實現了超低排放。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已建成智能化產能佔比超過55%。積極推廣煤炭綠色開採,2024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比2020年提高3.1個百分點。

同時,國家能源局積極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深度融合,積極推進二氧化碳驅油等低碳技術發展,2024年實現了二氧化碳注入量300萬噸,這有效促進了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落地。

終端用能結構優化 電能消費比重提升

“十四五”以來,以電動汽車等“新三樣”爲代表的先進製造業,以及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爲代表的數字產業帶動了我國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新興產業的發展有效提升了電能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促進了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也帶動了能源生產結構的綠色轉型。

2024年,我國新能源整車製造用電量同比增長34.3%,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20.5%,2025年,1月—7月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用電量同比增長超40%。截至7月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1669.6萬個,是“十三五”末的10倍,規模世界領先。

“‘十四五’以來,電能佔終端能源消費比重提升4個百分點左右。爲滿足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帶來的用電需求,我們大力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我們積極鼓勵‘開綠車、用綠電’,通過綠證綠電交易等方式,爲新能源車主提供綠電服務,組織相關省份開展車網互動應用試點,電動車化身‘移動充電寶’,支持用電‘削峰填谷’。目前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綠色低碳的出行理念和能源消費方式已經深入人心。”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說。

國家能源局還深入推動工業、建築、交通這些重點領域用能的清潔化、低碳化,持續提升終端電氣化水平。目前我國終端用能中,電能比重已經達到30%左右,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科技創新取得突破

“‘十四五’是能源科技創新取得更大突破的五年。新能源等技術裝備領跑全球,新能源專利數佔全球4成以上,光伏轉換效率、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等不斷刷新世界紀錄,短短几年,新型儲能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王宏志說。

如今,白鶴灘水電站、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國和一號”、第四代高溫氣冷堆等多個“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運,油氣開發已經突破深地“萬米大關”、挺進“千米深海”。“大國重器”彰顯了我國科技創新的硬核實力。

同時,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智能微電網、虛擬電廠等發展進入快車道,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加快推進,能源產業與工業、交通等領域加速融合,新領域新賽道持續涌現,成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源泉。

“我們在覈電、新能源、電網等重點領域已經實現了國際領跑,爲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轉型、建設能源強國發揮了引領支撐作用。‘十四五’期間,我國能源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提升,能源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展現我國能源科技創新。”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鬆表示。

“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創新生態和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能源領域新主體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約9500萬千瓦,5年增長了將近30倍,相當於給新型電力系統配上了“巨型充電寶”。2024年,我國氫能生產消費規模超過360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產能超過全球的一半。

同時,人工智能也在深度賦能能源領域,成爲能源技術革命的新引擎,在新能源發電、電網巡檢作業、油氣新資源發現等領域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展現出了巨大潛力,讓能源產業在AI的加持下,不斷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