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答新京報:已初步摸清全國古樹名木資源底數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差不多一個月後,《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將落地實施。2月14日,國家林草局召開今年首場發佈會。發佈會的焦點指向該條例內容及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爲規範,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該條例的出臺,對於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司長張利明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從國家層面對保護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統一規範,17個省份出臺了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在原有技術標準體系基礎上,結合各地實踐需要和最新技術要求,修訂完善普查、鑑定、管護等技術規範,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督查考覈。
他提到,我國已組織完成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初步摸清資源底數。並開發上線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初步將每一株古樹名木都落到圖上。同時,針對瀕危衰弱的古樹名木,協調落實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地方實施搶救復壯項目。
據介紹,2022年起,國家林草局會同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連續3年開展專項行動,偵破查處一批破壞古樹名木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懾。三部門還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深化部門協作長效機制,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國家林草局也聯合國家文物局統籌推進古樹名木保護與文物保護,形成工作合力。
在科普宣傳方面,我國已連續舉辦三屆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週活動,創新開展“雙百”古樹推選、七夕“古樹下的告白”等特色宣傳活動,出版《中國古樹名木·雙百古樹》畫冊等。張利明說,“保護古樹名木日益成爲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編輯 張牽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