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秩序誰做主/美「退羣」聯合國組織 陸不急填空

川普再任美國總統後,已退出包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內的3個聯合國組織。圖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2022年4月表決逐出俄羅斯。美聯社

今年7月22日,白宮對外表示,川普總統已決定讓美國退出「覺醒」和「分裂」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不過是重複他在第一任期已採取過的舉措,只因拜登總統任內又回覆了會籍。白宮發言人安娜.凱利指控教科文組織支持「覺醒與分裂」的文化與社會目標,與美國人投票支持的常識政策背道而馳。

美國接連退出 陸:非負責任大國作爲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隔天的例行記者會上對此評論表示,華盛頓的決定「不是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作爲」;他還呼籲各國都能以實際行動支持「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

美中各自的動作與評論,反映了雙方在國際組織的態度與力量的消長。衆所周知,美國從這類國際組織中退出或撤離,早已成爲一道日常的風景。

1月20日,川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第一天,就分別簽署兩道行政命令,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下的「巴黎協定」,以及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時表示,WHO對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疫情以及其他全球衛生危機處理不當。

2月4日,川普再度簽署行政命令,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它稱,美國協助建立了聯合國,然而聯合國的一些機構和組織卻「採取了違背美國利益的行動」,攻擊美國的盟友。

陸挺巴黎協定 展現領導全球治理意圖

與美國非理性「退羣」不同的是,今年3月,中國大陸和法國在巴黎協定簽署10週年發佈關於氣候變遷的聯合聲明,強調將全面完整有效地執行「巴黎協定」相關承諾。聲明中還表示,「一些國家從科學共識上倒退、從多邊機構退出,這隻會讓我們進一步堅定決心並加強行動。」

這一立場的表白,充分說明,中國正在替代美國成爲全球治理體系與架構的堅定維護者與領導者。

例如,今年5月19日,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的第8屆締約國大會在巴黎開幕,中國當選爲這一屆締約國大會主席國,這是中國首次當選大會主席國。

川普擬撤預算 聯合國頭號金主恐換人

另一方面,美國卻愈來愈推拒與排斥扮演這些國際組織的捐助者角色。美國一直是聯合國「頭號金主」,去年7月初到今年6月底結束的歷年,美國支付了聯合國經常性預算的22%,中國大陸緊追其後,佔20%。

但7月中旬,美國國會通過了川普政府的一項撤銷方案,撤回了先前已批准的大約10億美元左右捐助或分攤聯合國機構的資金。如果該方案被執行,美國在聯合國頭號金主的地位將首度被大陸取代。

而聯合國裡中國籍員工也大幅增加,已從2021年的1000人增加到約1500人。而美國則維持原有水準,停留在2050人左右。

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中國更是聯合國維和行動派遣部隊最多的國家,也是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以去年爲例,中國在維和行動攤款的份額達到18.69%,自1990年迄今,中國已在25個維和特派團任務中派遣了5萬多人次的維和官兵。

搶進國際組織 陸另闢蹊徑擴張影響力

中國大陸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影響力也在持續擴張。中國不斷催促IMF改革,讓中國按其真實經濟體量獲得相應的投票權重。如果IMF能排除來自美歐的阻力在今年啓動改革,中國的投票份額將從6.08%大舉上升到13.84%,幾可與美國並駕其驅。

但北京並未急於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它的主要方式是另闢蹊徑。這包括一帶一路倡議,以及爲此而誕生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

今年,AIIB成員國已增至120個,而上海合作組織、以及金磚國家組織,纔是它擴張影響力的主要平臺。

難輸出價值觀 學者:中國尚未準備好

美國丹佛大學華裔美籍教授趙穗生5月曾撰文認爲,川普重拾舊有的勢力範圍和強權即公理的強勢政治,並展現他短視的世界觀和對獨裁者的崇拜,他對戰後秩序的破壞確實讓中國受益,提升了中國作爲規則制定者的規範性權力,讓中國展現出比美國更負責任的合作伙伴形象。

但趙穗生認爲,中國尚未準備好接替美國重塑世界秩序,除因中國仍然是修正主義的利益相關者,還因爲北京無法提供替代性的普世價值觀和國際公共產品。

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名譽院長閻學通6月接受港媒採訪時也指出,在川普的襯托下,中國的領導力印象似在上升,但他認爲中國在全球性組織中「尚未佔據領導地位」,僅在金磚國家組織、亞投行等專項領域作用較強。他說,中國無意填補全球領導真空,中國也仍不具備相應資源。他認爲中國應量力而爲,不要落入「領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