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組織嘉賓進行實地觀摩 “山東農業技術既高大上又接地氣”
“這裡的農業技術先進!”
7月26日上午,參加2025年國際糧食減損大會的中外嘉賓,一起走進濟南中科北斗數字農業示範基地進行實地觀摩。
這一基地是山東省內數字農業技術集成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示範樣板之一,研發應用的“天空地網”一體化融合技術,深度賦能糧食生產全鏈條管理。“天網”以衛星爲眸進行全域監測,實現任意目標地全天時、全天候、分鐘級、高分辨率重訪;“空網”利用無人機實現路線自動巡查、精準作業,同時高清攝像機全天候24小時監控,不受惡劣天氣影響;“地網”集合土壤、水、空氣、雷電、氣象、火情等30餘種專項感知設備,實現各要素的精確感知,實時捕捉細微變化。最終,智慧大腦根據“天空地網”採集的數據作出農事操作指令,形成決策報告。
經過實踐,這套覆蓋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的技術模式在濟南廣泛推廣,成爲糧食增產減損的有效路徑。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萬畝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範區爲例,實現糧食增產9%,收益增值10%,減少機收機播、病蟲草害、自然災害等環節糧食損失5%。
“山東農業技術既高大上又接地氣。”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趙兵感嘆,高大上的地方在於,將衛星遙感等先進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接地氣的地方在於,這些高科技最終落地發揮了作用,讓糧食生產管理更加精準、高效,提高了種糧效益、減少了生產損失。
隨後,與會嘉賓還來到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文明村——濟南市王老村。“村子裡環境美,人們生活好。”這是赤道幾內亞駐華使館大使毛裡西奧·毛羅·埃普誇·奧巴馬來到這裡的第一印象。
王老村奔着打造集田園休閒、研學體驗、智慧鄉村、康養度假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鄉村這一目標,充分發揮山水生態稟賦,對72處泉水保護開發,佈局了特色民宿、咖啡廳、“泉水人家”市集等多種業態,設置了陶瓷製作、古琴演奏、茶藝研習等非遺技藝體驗工坊。
“今天看的這個村子,在保障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文旅產業,同時基礎設施完善,生態也很優美,村民能從這些發展中受益。”趙兵說,這裡非常有代表性地展現了中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積極成效,爲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鄉村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毛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