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人帥真好!「空洞派」掌門人馬克宏的無限之戰

▲人長得帥的法國總統馬克宏。(圖/路透)

文/朱錦華

武俠小說裡經常出現所謂「七大門派」或「八大門派」。少林、武當、峨嵋、崑崙都是大家熟悉的。當中還有一個不大起眼的叫崆峒派。事實上,它是民國時期小說家平江不肖生代表作《江湖奇俠傳》裡虛構的門派,內容有談到崑崙派跟崆峒派的鬥爭。書中著名的「紅蓮寺」,即是崆峒派的據點。

此一門派在今天依然存在,只是同音不同字,變成了「空洞派」。它在法國更有了一名傑出的傳人,他的名字,叫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近年來,法國政壇及社會陷入極度動盪。總統馬克宏任命的總理一再倒臺。但「老馬」把政敵和人民當塑膠,12日依然執拗的宣佈再度任命4天前才辭職的前總理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重新組閣。此舉引發極右派「國民聯盟」(RN)強烈反彈,揚言將提出不信任案,要推翻這個新成立的政府。

▲法國新任總理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圖/路透)

這等鬧劇,皆導源自法國政府裡總統「有權無責」的「雙首長制」(臺灣正是仿自法國此一制度)。亂源的始作俑者,可追溯到許多年前的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1946年到1958年的「第四共和」時期,法國實施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議會制。結果造成內閣頻繁倒臺,施政困難。戴高樂痛定思痛,在「第五共和」時修憲,實施雙首長制,大大提高總統權力。

但它的缺點是給總統提供保護傘,讓不受歡迎的政策由總理背鍋。形成「總統有權無責,總理有責無權」局面。這種政體在執政黨於國會過半時尚無大礙,但法國今天各黨爭鳴,代志就大條了。

▲法國政治強人戴高樂創設了雙首長制。(圖/公共版權照片)

馬克宏本來是左派的社會黨人。但社會黨總統歐蘭德施政不得人心。2016年,馬克宏辭去「經濟產業更新和資訊科技部長」職務,同年成立「共和國前進黨」,投入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因爲年輕俊帥、又是念學哲學的,舌粲蓮花。最終他脫穎而出,以39歲之齡成爲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拿破崙一世以來最年輕的國家元首。我猜,他也可能是法國共和國時期以來最帥的國家領導人。

2022年,他連任成功。但事實證明,長得出色不等同施政能力出色。法國近年來飽受預算赤字飆高、經濟改革困難、削減退休金與社會福利和延遲退休等政策受阻、反移民浪潮等諸多問題困擾。馬克宏卻無力解決,連開徵富人稅都推動不了,在在證明他僅是一個長得好看的「空洞皮囊」。

▲馬克宏任命前歐盟負責英國脫歐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出任新總理。(圖/路透社)

但個性「硬頸」的馬克宏不信邪。去年6月時,因爲執政黨在5年一次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慘敗,馬克宏大膽豪賭,宣佈解散國會,尋求最新的民意支持。結果,他的美夢破滅。左翼結盟的「新人民陣線」(NFP)成功摧毀極右派「國民聯盟」執政的機會,拿下182席居冠,馬克宏的中間派聯盟贏得168席居次。

內閣空懸到9月5日,馬克宏宣佈由巴尼耶出任總理。然而新內閣一個接一個倒臺,馬克厷卻一次又一次提名新的總理,始終不肯讓出權力給左派、或是極右派。他就是這麼一直耗下去。空洞派誤國,不得不推馬克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