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影之軍隊:好萊塢對抗「反共獵巫」的戰爭

▲ 1947年,時任演員公會主席的雷根出席HUAC聽證會的畫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朱錦華

美國政府從1940年代起發動的「反共獵巫」大行動,讓許多人淪爲無辜受害者。連星光燦爛的好萊塢,也是重量級「受災戶」之一。許多影人非但被鬥,最後還演變成內鬥,受創不可謂不重。

二戰結束後,美國跟蘇聯從同盟關係轉變爲敵對關係,冷戰帷幕揭開,美國開始全面反共。除了聲音最大的「一人秀」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之外,政府內部也有安全調查機制。

▲ 叱吒一時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另外還有兩股反共力量:由胡佛擔任局長的「聯邦調查局」(FBI)、以及衆議院在1945年1月成立的「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 ,HUAC)。這是一個常設委員會,以取代1930年代以來一直調查共產主義活動的臨時委員會。

HUAC的任務是調查共產主義滲透社會各界所造成的影響。1947年,HUAC把調查的矛頭指向好萊塢,原因是好萊塢的從業者:包括編劇、演員和導演裡,不乏跟共產黨有聯繫、或是同情共產黨的人。

1947年5月8日至9日,HUAC轄下一個小組委員會,在洛杉磯的比爾特莫爾飯店(Biltmore Hotel)舉行了閉門聽證會。14位電影界人士在保密承諾下以「友好證人」身分自願出庭作證。當中包括時任演員公會主席、後來當上總統的雷根、影帝賈利.古柏(Gary Cooper)、「男神」勞勃.泰勒(Robert Taylor)、動畫巨匠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華納電影公司總裁傑克.華納(Jack Warner)等。

▲ 科幻電影《天外魔花》,暗喻美國人恐懼共黨入侵的心理。(圖/公共版權照片)

後來,更多的人:包括演員、編劇和導演被HUAC傳喚。跟之前的「友好證人」一樣,他們被要求指認電影產業中的共產黨員、或「在地協力者」。有些人選擇合作;有些人「婉拒」。更有些人拒絕出席作證,後來即爆發著名的「好萊塢十君子」事件。

1947年10月,一個由25名好萊塢「大腕」組成的代表團:當中包括亨弗萊.鮑嘉(Humphrey Bogart)、洛琳.白考兒(Lauren Bacall)夫婦、歌舞大王金.凱利(Gene Kelly)、導演約翰.休士頓(John Huston)等人,乘坐環球航空的一架包機飛往華府表達態度。他們自稱是非政治組織「第一修正案委員會」的成員(美國第一修正案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他們此行目的,是「爲誠實、公平及所有美國公民應有的權利而奔走」。

▲「第一修正案委員會」成員到華府嗆聲的畫面。圖中央穿黑色西裝的是亨弗萊.鮑嘉,穿淺色套裝的是洛琳.白考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以演出《綠野仙蹤》成爲全美家喻戶曉明星的茱蒂.嘉蘭(Judy Garland),對HUAC的黑手伸進好萊塢極爲不滿。她說:「沒錯,我們是演藝界的。但我們也是美國公民。如果有人說我們不是好演員,這是一回事。但說我們不是美國好公民,那又是另一回事。」

然而當時全美「恐共」、反共的高漲聲浪淹蓋了一切異議的聲音。最終,好萊塢還是發生了惡名昭彰的「好萊塢黑名單」事件。許多人被迫在監禁或流放之間做出選擇,在好萊塢歷史上寫下了最黑暗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