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非盟的思考與峰會的聲音
新華社亞的斯亞貝巴2月16日電 題:非盟的思考與峰會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劉方強 王琪
第38屆非洲聯盟(非盟)峰會15日至16日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非盟總部舉行。作爲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全球南方的重要力量,非洲國家在本次峰會上除發出傳統的關於團結、一體化建設等聲音外,更傳遞出關於獨立自強、糾正歷史不公等屬於非洲的時代思考。
“通過賠償爲非洲人和非洲人後裔伸張正義”,本屆非盟峰會設立這一主題意味深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峰會開幕式上表示,非洲人在歷史上遭遇了殖民主義、奴隸制、種族隔離和歧視等不公,本次峰會重點討論如何糾正歷史不公,這對非洲大陸和非洲人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相繼實現獨立和發展,但西方殖民主義帶來的深重苦難遠未消除。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克拉韋爾·加泰特說,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和殖民主義剝奪了非洲人民的資源和尊嚴,並導致全球金融體系、貿易結構和治理機制中持續存在不平等現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顯示,非洲大陸擁有世界30%的礦產儲量。然而,據聯合國數據,非洲佔全球貿易不到3%,佔全球製造業產出1.9%,仍處於全球價值鏈底端。幾個世紀以來,非洲的財富推動了西方國家的繁榮,而非洲人民卻依然身處貧困。對此,加泰特說,真正的賠償,意味着非洲的資源必須首先爲非洲服務,在非洲國家建立加工廠,延長產業鏈。
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大學教授、曾任非盟經濟顧問的科斯坦蒂諾斯·貝爾胡特斯法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非盟要求西方殖民者賠償的做法是“勇敢和值得讚揚的”,這顯示出非洲各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團結。
峰會期間,與會各國領導人圍繞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非洲公民免簽在非洲大陸內自由活動、建立非洲信用評級機構等話題展開討論,非洲人以非洲方法解決非洲問題的決心愈加堅定。
分析人士認爲,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國民收入,爲非洲大陸人口帶來更多發展機遇。非洲將作爲一個整體加速工業化進程,提升全球競爭力和吸引力,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
截至目前,非盟55個成員中已有47個成員批准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定》,越來越多的免稅出口業務正在各國之間進行,貨物流通正變得更加自由。世界銀行預測,到2035年,《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協定》將使3000萬本地人擺脫極端貧困,令非洲收入增加4500億美元,使非洲總出口量增加近29%。
有分析指出,西方主導的國際評級機構在評估對非洲國家主權風險時存在偏見。在西方評級機構評估下,儘管非洲不少國家經濟基本面良好,但卻揹負着“高風險”標籤。這些標籤推高了借貸成本,抑制了投資,使非洲經濟陷入債務週期,給非洲國家帶來不公。隨着非洲大陸持續向經濟一體化邁進,發展韌性不斷加強,成立一家屬於非洲自己的信用評級機構迫在眉睫。
由本次峰會可見,非洲國家追求正義和公平的呼聲日漸高漲,要求曾經的殖民者公開承認給非洲人民帶來不公、向非洲國家支付賠償、歸還土地和文物、改變不平等訴求,正在刻畫非洲對新一輪覺醒的思考。
“當今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危險,越來越複雜,因此我們需要團結非洲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建立一個更加多極化的世界。非盟和非洲國家正越來越多參與到二十國集團、金磚合作機制等國際多邊機制當中,體現出非洲不斷增強的影響力。”尼日利亞前外長易卜拉欣·甘巴里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