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定假日太多!臺大系統「第17周彈性補課」
▲因應國定假日太多,臺大通過可在第17周補課決議。(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不少公立大學因實施一學期16周,加上新增「4+1天國定假日」,導致部分課程僅有14周。爲降低影響,臺大行政會議通過,老師可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開放「彈性周」補課,等於第17周可補課,本學期起實施,臺大系統都適用。教育部表示,學校可視教學需求,規劃在適當時間讓教師彈性補課,相關教學規劃應明訂在授課大綱。
爲了與國際接軌,114學年共有臺大等12所國立大學實施一學期16周,加上今年新增「4+1天國定假日」,包括教師節、光復節與行憲紀念日,加上原有的中秋節與國慶日,導致上學期少了5天上課日,其中各有兩天集中在週一、週五,等於只上了14周課程,若和之前18周相比,等於少了四周上課時數。
爲了降低影響,臺大日前在行政會議通過,同意114學年度至116學年度第17周補課需求規劃,在學期末開放「彈性周」讓老師補課。並從114學年度起,在行事曆加註「上課日因放假日有補課需求之課程,得於周間補課或上課結束日隔週進行彈性上課」,包括臺師大、臺科大等臺大系統學校也適用。
臺大進一步指出,需要補課課程,可採用NTU COOL及非同步教學方式或實體上課方式補課,換言之,老師可以跟學生溝通,透過彈性教學方式補課,師生不一定要面對面,也可以用交報告方式,若需要補課的課程,請老師在課程大綱上註明補課資訊,讓校方及學生可提前知道,同時對受影響天數等於或多於2天且有實體上課需求課程,教務處也會預先爲師生在原上課時間地點保留第17周補課教室。清大則表示,目前沒有類似臺大規劃,但當初規劃16周時就有類似討論,即使不是國定假日,老師出國或是颱風等等,都可能導致上課日數減少。遇到這類情況,老師可在16周內以線上課程補充,也可自行在第17周補課,但第17周課程不得與成績連結。
陽明交大指出,教師本來就可根據實際上課情況,妥善安排17至18周等額外課程時間。而因應國定假日減少上課日狀況,教務處已更新學期行事曆並通知老師,請老師即早安排課程。
對於臺大系統推動第17周彈性補課,教育部表示,學期週數調整涉及學生學習權益及教師教學規劃等重要事項,宜辦理校內溝通諮詢會議,納入學則修正並經校務會議通過。學校課程仍以一學分授課18小時爲原則,但學校可視教學需求,規劃在適當時間讓教師彈性補課,相關教學規劃應明訂在授課大綱,提供學生選課與學習安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