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拉警報 汽零廠保優勢
汽車業最關心的,是臺灣送上的「汽車關稅」支票是否兌現。圖/美聯社
美國正式拍板對臺灣關稅暫定20%,但汽車與零組件隸屬於232條款的範疇,現行仍維持25%稅率,對等關稅敲定目前影響不大。
汽車零件業者認爲,無論未來232條款正式稅率如何訂定,對臺灣汽車零件業影響均屬有限,且與主要競爭對手的大陸高達75%的稅負相比,臺廠仍具競爭優勢。
汽車業最關心的,是臺灣送上的「汽車關稅」支票是否兌現,業界多半預期「調降美製汽車進口關稅」應爲確定方向,後續將會遭歐盟、日韓要求比照WTO精神給與同等待遇下,臺灣市場門戶洞開,臺灣汽車製造業將面臨嚴峻的生死戰。
臺灣賓士總裁金恩中日前就公開呼籲,政府應維持「公平貿易」原則,臺灣若僅調降美國車關稅,恐違反WTO最惠國待遇精神,也難免引起歐盟不滿。
國內車廠高層坦言,政府僅針對美製進口車調降關稅,但未來若全面鬆動,「臺灣汽車市場將被徹底改寫。」
車輛公會示警,若產業鏈瓦解,恐怕將面臨的是2,500家汽車零件上下游供應商關廠、30萬人失業的威脅。
至於汽車零組件業,美國是臺灣汽零廠最大的外銷市場,這次對等關稅談判中,業者多老神在在,只要美國關稅不要太離譜,臺廠的競爭優勢難以撼動。
另汽車零組件依舊涵蓋於232條款中,臺灣汽車零件出口美國現行仍維持25%關稅不變,不受對等關稅起伏影響。
國內汽車零件業直言,「相對競爭」纔是關鍵,臺灣與大陸相比處於較低的稅率,若穩定在25%已具相對利基。
汽車傳動系統廠和大認爲,企業還是得靠自身競爭力與靈活佈局脫穎而出。汽零龍頭廠東陽同樣認爲,持續優化公司產品及產線,維持競爭優勢。
但汽零廠業者紛紛分散風險,東陽、堤維西、和大、虎山、聯嘉、世德等業者,都已經完成美國、墨西哥等地投資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