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國中生壓力大 需心理課程

熱門話題

國中生升學壓力大,根據統計,我國54.3%國中生承受對未來的壓力,出現身心症狀的比例更高出國小、高中、大學3.5倍,容易產生易怒、緊張、過度憂慮、害怕、長期睡眠不足等問題。立法院法制局建議,應明定學校健康相關課程應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資源協助家長與教師學習應對情緒問題,同時學校應培訓教師心理健康相關課程,確保學生健康生長髮育。

兒福聯盟日前發佈臺灣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結果,數據顯示,54.3%國中生備感壓力,這些感到壓力的學生出現情緒問題比例,是未感受到相同壓力學生的2倍,出現焦慮、失眠等身心症狀的比例更高出3.5倍。另外,有16.4%的國中生每週超過1次感到情緒低落。

國中生最常見情緒困擾包括易怒、緊張、過度憂慮、害怕、無法控制焦慮、難以放鬆、長期睡眠不足與身心疲憊成爲常態,學業與健康難以取得平衡,直接影響生活品質與學習成效。另外,青少年每天使用網路社羣的時間長達5小時,約37.7%的青少年存在網路社羣沉迷問題,出現情緒困擾比例是非沉迷者的近2倍,出現多重身心症狀的可能性更高達3倍。

立法院法制局報告指出,青少年情緒障礙問近年引發社會關注,例如憂鬱、焦慮、校園青少年犯罪等行爲皆有增加趨勢,建議學校健康相關課程應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意識。

法制局報告也建議,主管機關或學校得視實際需要,薦送教師參加衛生、心理健康課程進修,以明確教師瞭解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並視實際需要加以輔導以確保學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