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韌性預算無急迫性? 海巡署:急需強化海域執法能量

海巡署表示,面對中國威脅,急需依「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強化海域執法能量。圖/海巡署提供

立法院預算中心對行政院提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評估報告,質疑其中「強化國土防衛能量預算」急迫性。海巡署今表示,面對中國威脅,急需特別預算,打造新式艦艇及引進無人載具、紅外線等,強化海域執法能量。

海巡署表示,臺灣持續面臨中國軍事威脅,海域情勢逐漸升溫,海委會須應處國安、治安、平安多元挑戰,尤其中國灰色行動襲擾,不斷試探我國防衛能量潛在破口,以年度預算及現有人力裝備,已無法有效應對當前嚴峻的國際情勢及不斷升級的灰色地帶威脅,急需依「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納入295億餘元預算,支持海巡現代化與整體能力強化。

海巡署指出,爲應對目前岸海能量不足困境,海委會指導海巡署從陸、海、空「3D」思維,強化海巡空中能量、現代化雷達及全海域調查,建構全方位監控網,提升第一線部署艦艇密度,更靈活應對中國灰色地帶策略,並優化後勤裝備。

海巡署表示,希望最短時間內,在全國海岸完善建置紅外線熱影像系統等設施,改善夜間「肉眼」守護國土窘境,納入岸、海、空偵搜能力,讓海巡人員守護海疆能力蛻變、立體化,妥適應對中國複合型多元威脅。

海巡署說,政府提出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顯示國家決心,更是對臺灣人民的保證;海巡須準備好面對威脅的韌性,儘速打造下一階段新式艦艇,引進無人載具及紅外線等監偵科技設備,強化海域執法能量,呼籲社會各界支持海巡爭取特別預算的急迫性與必要性,讓海洋不只是疆界,更是臺灣安全第一道防線。

海巡署表示,面對中國威脅,急需依「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強化海域執法能量。圖/海巡署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