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簡報只剩下政治收攬?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週年談話中表示,將指示國安團隊着手規畫,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五二○就職週年演說提到,希望透過「國安情勢簡報」邀請在野黨主席共同對話,化解當前朝野對立的政治氛圍,引發各界關注。總統府昨天表示,由於國安簡報是爲我國首次,爲求慎重並嚴謹相關作業,賴清德已責請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負責前期溝通協調。
其實當前臺灣社會分裂、兩岸兵兇戰危,原因爲何,可說是路人皆知、不言可喻。數家民調顯示,賴清德執政週年在兩岸關係層面備受質疑。在野黨多次痛批,賴清德執政一年,對內鬥爭、對外無能,造成兩岸瀕臨戰爭邊緣。
賴總統十三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社」專訪表示,若兩岸真的擦槍走火變成全面性戰爭,也是中國假借擦槍走火有意爲之,有問題的不會是臺灣。以上談話即可看出,賴清德就職迄今,非但無法提出兩岸和平方案,更一再使用「反中、抗中」各種手段刺激北京的諸多挑釁言行,導致兩岸關係惡化,並無反思之心。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先前刊出戰略學者專文:「川普應該約束臺灣」,文中指出賴清德上任後不斷強調臺灣獨立地位,已激怒北京;「外交事務」十五日刊登華府智庫專家文章:「臺海爆發戰爭的風險很高,而且還在升高」爲題明言,北京已視賴清德爲「兩岸和平摧毀者」、「戰爭煽動者」,皆是有其論理根據。
「華爾街日報」廿日報導,美國與印太廿多個盟邦高層軍官,近期在夏威夷集會,印太司令帕帕羅特別提及,中國去年在臺灣周邊軍演頻率和規模,並非單純演習,已是「演練」。帕帕羅示警中國侵略威脅升高的訊息,賴總統及國安高層,是否仍然無感?
針對賴清德就職週年演講內容,大陸國臺辦表示,臺灣領導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雖宣稱願意在「對等尊嚴」前提與大陸交流合作,企圖在「新兩國論」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的兩面手法,是了無新意、註定失敗。以上國臺辦的批評透露出,未來賴政府如仍以「境外敵對勢力」看待大陸,並繼續推動「脫中入北」、「否定漢族人口」等去中國化政策,則未來三年,兩岸恐仍無對話機會。
呼籲朝野和解並化解政黨對立,邀請在野黨主席參與「國安簡報」,不能只是政治的收攬作爲。如果賴總統真有心並期盼國人團結,就該立即終止大罷免的推動,此外亦應停止全國「中正路改名」、「移除蔣介石銅像」等易造成族羣衝突的政策施行。
至於如何突破兩岸關係困境,也不是賴總統口頭提出的「大小公司併購說」,就可輕易打發國人,矇蔽國際社會;而是必須做出具體的兩岸和平動作,開放兩岸學生、學術、文化、觀光及經貿各種交流,並停止對陸配、陸生的歧視,纔是令人信服作法。
簡言之,當前臺海情勢高度緊張、國內朝野關係緊繃、政府施政不佳,解決上述問題的戰略作法,並不在「國安簡報」,而是賴總統願意展現更大的國際格局,亦即未來重新開啓兩岸對話,纔是臺灣安全與亞太和平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