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穩崗擴崗促高質量充分就業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金艾
8月9日,記者從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日前該廳等14部門制定出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措施》,聚焦國家安排部署的重點任務,從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挖掘就業崗位等8個方面精準施策,打出穩崗擴崗“組合拳”。
近年來,貴州深入實施“六六就業穩崗計劃”,着力構建就業培訓聯盟、省外勞務協作聯盟、零工服務工作體系、人力資源機構服務聯盟、省級直播基地等多元就業服務平臺,系統整合資源,織密覆蓋省內省外的就業服務“一張網”,不斷拓寬務工渠道,力促高質量充分就業。全省城鎮新增就業等核心指標穩中有進,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態勢穩 重點羣體託底有力
保障重點羣體就業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前過完年出門打工最擔心搶不到票,現在務工專車直接來接送我們,實現了‘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春節返崗高峰,黔東南州施秉縣馬溪鄉務工人員黃光珍登上開往廣東佛山的“點對點”專車,這是她連續第二年享受這項服務。春節期間,施秉縣在“春風行動”中儲備崗位1.1萬個,與佛山市高明區聯合舉辦招聘會,吸引500餘人參與,達成就業意向200餘人次。
在服務好外出務工的同時,貴州也大力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將其作爲高質量就業的重要途徑。
在畢節市晶煌製衣車間,曾經遠赴廣東東莞打工的趙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月薪4000多元,和沿海同工同酬,每天還能照顧孩子。”畢節市擁有193萬外出務工人口,近年來通過精準施策,正將人口紅利轉化爲本地就業發展機遇。截至目前,畢節市勞動密集型企業已逾700家,其中規上企業超百家,從業人員約3.36萬人,越來越多外出務工人員選擇返鄉,成爲本地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我們的天麻個頭大、品相好、綠色無污染,現挖現發貨……”在黔東南州榕江縣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文創產業園內,返鄉創業大學生唐勝忠通過直播間推介當地優質天麻。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唐勝忠帶領團隊打造特色產業,推動當地農特產品出山,直接或間接帶動2000餘名羣衆就近就業增收。像唐勝忠這樣的“雁歸興貴”創業者,在貴州還有很多。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重中之重。貴州近期出臺《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早就業快就業五條措施》,創新打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形態認定通道,明確靈活就業、自主創業、民企工作等均可認定爲基層工作經歷,旨在破除就業觀念壁壘,進一步拓寬高校畢業生髮展路徑。
潛力大 勞務品牌匠心賦能
打造勞務品牌是提升就業質量的有效抓手。
遵義市正安縣,曾經的勞務輸出大縣,自2013年引入吉他產業後華麗轉身爲“中國吉他之都”。近五年,產業園年均生產吉他超過226萬把,暢銷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提供就業崗位近4000個,輻射帶動就業1.5萬人,年綜合產值近30億元,成功獲評“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實現了“引纔回流”與產業升級的共贏。
電商直播成爲新興就業增長點。在黔南州獨山縣麻萬鎮的一個農家小院裡,直播帶貨博主盧方貴正熱情洋溢地向網友們推介獨山大米。鏡頭前,他將顆粒飽滿、晶瑩剔透的大米展示給觀衆;鏡頭外,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如今的獨山,隨處可見濃厚的電商直播氛圍。
“村BA”火爆出圈,黔東南州臺江縣提出了“買全國賣全國”的就業創業思路,通過提供培訓、資金支持等方式,培養直播人才,提升直播從業者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加強主體培育,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直播行業,提升整個行業的專業水平和競爭力。全省各地通過常態化培訓賦能,推動電商直播從“輸血”向“造血”轉變,爲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
舉措實 精準服務築牢根基
精準高效的服務是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根本保障。目前,全省138個駐外勞務協作站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爲600萬省外務工人員提供從崗位推薦到權益維護的全鏈條服務。
銅仁駐溫州勞務協作站開發“媽媽崗”等150個靈活就業崗位。在溫州出租屋內,銅仁籍務工者曹利羣邊做鞋廠手工活邊帶娃,很是滿意:“‘媽媽崗’讓我月掙3000多元,顧家增收兩不誤。”
服務延伸到權益保障。銅仁市創新“站長有約”制度,每週五固定接待務工羣衆。今年以來通過該渠道推薦就業1281人次,協調子女入學5人,追回欠薪6.2萬元。務工者任楊飛感慨:“真的太感謝了,幫我解決了孩子上初中的大難題!”
“零工市場”是貴州打通就業服務“最後一公里”,讓農村勞動力能就業就好業的“關鍵一招”。在貴陽市“零工市場”,張怡參加了一場高校畢業生求職能力訓練營。職業指導師通過理論講授、模擬面試、職業規劃等多方面培訓,幫助她提升求職能力、增強就業信心。訓練營結業後,“零工市場”邀請來自科技、教育、金融、製造等多個領域的22家企業舉行“雙選會”,張怡順利找到了心儀的工作。
技能提升是核心。今年4月,爲深入實施“六六就業穩崗計劃”,貴州省正式啓動就業培訓聯盟。聯盟構建“政府+院校+企業+社會”協同機制,着力打造“貴州技工”等地域特色培訓品牌。在黔南州平塘縣縫紉工培訓班,學員結業即獲證上崗。聯盟高效響應企業需求,不久前僅用不到一個月時間,便通過精準服務爲吉利汽車輸送1000餘名急需技術工人。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就業培訓聯盟打通了人才供需堵點,探索了職教與產業同頻共振的新路。
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原則,貴州正推動全省重點產業就業培訓聯盟建設,深入打造“貴州技工”“黔菜師傅”“黔靈家政”“黔旅工匠”等系列品牌,全面提升技能人才規模與素質,塑造現代化人力資源新優勢,爲產業升級與高質量充分就業注入強勁動能,持續夯實民生之基,爲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來源:貴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