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多措並舉提升信訪工作質效

信訪工作是黨的羣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政策性和專業性。

近年來,貴州省深入貫徹落實《信訪工作條例》,以紮實推進信訪理論體系建設、持續完善信訪制度、打造高素質專業化信訪工作隊伍爲着力點,切實提升信訪工作質效,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

制度保障 推動“事要解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作爲重大改革任務。

抓落實離不開制度保障,貴州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先後出臺多項配套制度,保障落實《信訪工作條例》,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實,爲信訪制度改革賦能。

2025年3月《貴州省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訪事項調解和解工作的意見(試行)》印發施行。

4月貴州省信訪局與貴州省司法廳聯合印發《關於深化人民調解參與信訪工作對接會商研判工作辦法(試行)》,要求進一步發揮調解和解在妥善化解信訪事項中的重要作用。

申請複查複覈是《信訪工作條例》規定的羣衆依法維護權益的重要方式,省信訪局今年印發《關於開展信訪事項辦理引導信訪羣衆申請信訪複查複覈工作的意見》,引導羣衆對不滿意的事項申請複查複覈,有力維護羣衆合法權益。

一系列制度的制定與施行,爲全省三級信訪部門工作提供了明確的規範,各市州在制度指導下結合實際,摸索總結出更多獨具特色的信訪問題源頭治理方法。其中,六盤水市探索創建“政府督查專員+業務科室+業務骨幹”劃片包保條線能力提升機制,協調推動疑難複雜信訪事項化解;貴陽市、黔東南州依法履行“三項建議”職責,制定相關工作規程,推動責任單位落實“管行業必須管信訪、管業務必須管信訪”責任,推進信訪事項及時解決。

深耕理論 築牢發展基石

在信訪實踐穩步推進的過程中,貴州省信訪局圍繞信訪工作法治化、專業化建設,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努力探索信訪工作的理論淵源,科學指導實踐。

2024年底貴州省信訪局與貴州師範大學共建貴州信訪理論研究基地、信訪工作實踐基地,合作內容包括信訪理論研究、服務黨政決策等。2025年,黔南州信訪局、六盤水市信訪局等市州信訪局均與當地高校開展合作並共建信訪理論研究基地。

2025年7月22日,貴州省信訪局與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合作共建的貴州省人民建議徵集工作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該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有利於貴州人民建議徵集工作向實向好開展,更爲推動貴州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理論支撐。

此外,省信訪局各業務處室圍繞信訪基礎業務規範、信訪形勢分析研判等,編印信訪業務專業化培訓教程(每套16冊),並結合貴州省信訪實踐及時更新教材,開展信訪幹部專業化培訓,不斷豐富完善貴州信訪理論體系。

據瞭解,目前貴州省基於對信訪實踐經驗的系統化、科學化提煉,已初步構建形成具有貴州辨識度的信訪理論體系,即: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固本培元、凝心鑄魂的教育體系,精準發力、標本兼治的督查體系,科學完備、有效管用的制度體系,主體明確、要求清晰的責任體系,層次分明、內容充實的工作體系“六大支柱體系”。

《信訪法治化建設研究》《信訪工作是政策性、專業性極強的羣衆工作》《信訪工作理論在黨的建設理論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國資國企領域信訪問題法治調處實證研究》……貴州信訪系統脫胎於實踐的一系列理論文章、調研報告得到國家信訪局高度認可和充分肯定。

從自主編印信訪業務專業化培訓教材,到校地合作共建信訪理論研究基地,再到基本形成“六大支柱體系”,貴州省信訪系統一步一個腳印,聯動多方力量,着力挖掘貴州信訪理論發展潛力,建立完善貴州信訪理論體系,未來將進一步激發信訪理論研究成果能量,指導貴州省信訪工作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迴應人民期待。

隊伍建設 增強法治能力

局務會建立政策法規領學機制、中心組專題學、幹部職工“二五”集中學、各黨支部跟進學、班子成員宣講學。近年來,省信訪局以多樣化學習機制推動幹部學習教育培訓的常態化、長效化,幫助信訪幹部學習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將信訪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爲社會治理效能。

貴州省信訪局持續推進“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紅心暖訪”黨建品牌建設,強化信訪幹部隊伍的責任感、獲得感、歸屬感,着力打造最具耐煩心、最具上進心、敢於擔當、善於擔當的貴州信訪幹部新形象。

同時,隨着“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落實、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協調、信訪部門推動、各方齊抓共管”新時代信訪工作格局的不斷推進,提升省級各職能部門幹部信訪工作能力成爲信訪工作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2024年以來,省委組織部陸續選派來自不同省直單位的兩批次共12名年輕幹部到信訪崗位學習鍛鍊,未來還會持續在更大範圍更深領域開展學習,讓信訪法治化理念深入貫徹到全省各職能部門。

爲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這一政策性、專業性極強的羣衆工作,全省信訪系統將不斷增強信訪工作的前瞻性、系統性、針對性,以反映社情民意、維護羣衆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爲己任,真正把解決信訪問題的過程作爲踐行黨的羣衆路線、做好羣衆工作的過程,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新時代信訪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李雷、餘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