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機械化育秧爲農民“減負”
來源:農民日報
連日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搶抓農時,積極開展水稻機械化集中育秧,爲水稻春耕生產提供科技支撐。
在德順振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水稻育秧播種機正繁忙地運作,村黨總支書記吳躍紅帶領操作工人在播種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進行育秧。兩條智能化育秧機流水線正在不停地運轉,擺盤、裝土、撒種、覆土到育秧盤“成品”,一氣呵成,整個流程不到一分鐘,盡顯“科技範”。
“現在機械化育秧特別方便,只要把參數調好、土放好、種子放好,按一下開關,就全程自動化生產了,一個小時可以生產500盤,能種25畝地,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預計二十天後,這些秧苗就能長得又好又綠,可以進行機械插秧了,真是方便多了。”吳躍紅介紹道。
據介紹,該合作社採用工廠化育秧和大田育秧相結合的方式,在育秧工廠完成播種、暗化後,再將苗盤搬到田間進行大田擺放。通過使用無紡布育秧技術,不僅能夠有效保溫保水,還能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今年,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水稻130畝,現在每天前來諮詢和購買秧苗的人絡繹不絕,目前已接到周邊羣衆秧苗訂單1300餘畝。
和傳統的育秧方式相比,機械化育秧不僅縮短了育秧週期,還提高了秧苗的質量和成活率,減少了水、肥、藥等資源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前種穀子都是我自己育秧,要花很多時間和勞力去管理,非常麻煩。前年因天氣不好,自己育秧3遍都失敗,從那以後,我每年都到育秧基地買秧苗,栽種也更加省時省力省心了。”德順鄉德順村村民吳學彪說。
近年來,黎平縣持續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通過召開現場會、觀摩培訓等方式,逐步在全縣範圍內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種植。今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預計30.8萬畝,其中推廣全程機械化示範種植面積4.2萬畝,育秧環節是水稻全程機械化的關鍵,黎平縣農業部門正從物資儲備、優選稻種、技術指導等方面,爲提升全縣糧食單產做好保障。目前,全縣共有水稻集中育秧基地7個,配備育秧流水線24條,備有秧盤91.96萬張,能滿足育秧正常需求。(楊文凱 羅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