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哪吒2》票房超120億,股價巨震拉開價值重估大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佳霖 深圳報道
央視新聞消息,截至2025年2月17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已超120億元。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該片票房已經超過《復仇者聯盟》和《獅子王》,進入全球票房前10。
Wind數據顯示,2月5日至2月14日,光線傳媒(300251.SZ)股價漲幅超過200%,總市值突破1019億元。
然而,2月17日,光線傳媒當日主力淨流出1.66億元,報29.66元/股,全天下跌14.6%,市值回落至870億元。
股價巨幅波動之下,光線傳媒該估值幾何?
《哪吒2》之後,業績還會持續狂飆嗎?
從百億票房到實打實的營收,需要經過專資辦、稅務部門、影院等的分賬。
據悉,光線傳媒採用“主投+主控發行”的模式,並通過自有發行網絡覆蓋全國院線。根據業界普遍採用的計算方法,片方大概可以抽取39.31%的報酬。
也就是說,光線作爲《哪吒2》的主投方和發行方,分賬比例約40%,而餃子導演團隊的分成比例約爲15%~20%。其中,光線傳媒的分成大概在總票房的20%左右。
還有一個數據可以爲20%的結論提供佐證:2月5日光線傳媒披露,截至2月4日,公司來源於《哪吒2》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爲9.5億元至10.1億元。當時,《哪吒2》票房約爲48.42億元。
目前,《哪吒2》的票房還在逐步攀升,該片仍在全球各地上映,機構預測其票房大概在160億元左右。
據悉,基於IP授權、周邊衍生品等的收入也大概在總票房的20%左右。頂格來算的話,去掉成本及相關費用,光線傳媒基於《哪吒2》總票房的利潤大概在40億元。
衆所周知的是,《哪吒1》和《哪吒2》的驚喜不可複製,這一點已經爲其財報數據所印證。
往前推到2018年,光線傳媒的淨利潤從2018年13.73億元一路降低到2022年的虧損7.13億元,在2023年回升至4.18億元。這6年間,即使是《哪吒1》上映的2019年,其淨利潤也僅有9.48億元,淨利潤同比降低30.71%。
往年財報顯示,光線傳媒業績大幅波動。
2022年,光線傳媒營業收入爲754.91百萬人民幣,同比下降35.35%;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爲-712.89百萬人民幣,同比下降128.72%。然而,到了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大幅增長至1,546百萬人民幣,同比增長104.74%;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爲417.81百萬人民幣,同比增長158.61%。
值得注意的是,光線傳媒市盈率已然高達170.54倍,在行業中絕對“遙遙領先”,這背後蘊含的估值風險讓人難以掉以輕心。
2月17日,光線傳媒股價大跌了14.6%,或許這是市場對其高度泡沫化估值敲響的第一記警鐘。
影視爆款可遇不可求
票房爆棚完全無法預估。
同一個春節檔,同一個院線,《蛟龍行動》鉅虧8億元,悄悄撤檔;《封神2》口碑大撲,票房僅12億元,嚴重虧損;《唐探1900》不溫不火,拿到預期的32億元成績,未能超過《唐探2》;《熊出沒》穩紮穩打,票房大概在7億元左右,與往年持平。
也還是《哪吒:魔童鬧海》天降神兵橫掃近百億票房的同一個春節檔,千部短劇上線遇冷,尬遭0爆款危機。
去年春節檔,能被稱爲“現象級”文娛產品的,是令人出乎意料的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下稱《八零後媽》),其當年流水爲8億左右。
現象級產品正可謂是驚鴻一現。
和去年的激流勇進相比,今年的短劇春節檔只能說吃到了自己的黏性用戶,卻沒有破圈之舉,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多平臺、長週期、全矩陣造勢之下,仍舊沒有一個可與《八零後媽》相比的作品。
由抖音、完美世界影視出品,明星男女主搭檔演出的《夫妻的春節》仍在面臨着水土不服的問題,目前在抖音平臺上的播放量爲5.1億。據紅果數據,該平臺主推的女頻《好一個乖乖女》和男頻《老千》站內觀看量過10億。
觀看量與收入的關係難以直接掛鉤,只是更大的流量總會給人更多流水和更多分賬的期待。
據紅果數據,春節期間紅果短劇上7日分賬破百萬的作品只有6部,14天累計分賬6000萬元,4家版權方上線14天累計分賬破500萬元。
由此觀之,《哪吒2》票房扶搖直上應該絕對是一個意外,在下一個哪吒在哪兒無法預知的情形下,光線傳媒股價閃崩巨震自然在情理之中,倘若公司業績出現下行,在失望情緒助推下,其股價必將迎來更爲猛烈的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