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鄉重建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喊話政府:應參考莫拉克風災經驗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遍地可見淤泥與垃圾。本報資料照片
花蓮光復鄉救災邁入第12天,唐獎基金會執行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振川表示,堰塞湖與馬太鞍溪整治是重建關鍵,針對低窪嚴重淹水地區,應進行安全評估、劃設特定區,進行中期安置或興建永久屋。中央政府應參考當年莫拉克颱風88風災重建,儘速攜手地方政府推動。
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今天表示,花蓮馬太鞍溪從堰塞湖開始,上、中、下游整治纔是光復鄉安全永續的關鍵。鄉區排水乾管淤塞、馬太鞍溪淤高,外水侵入後內水也無法外排,是水利、交通及社區建設的挑戰。
陳振川說,低窪嚴重淹水地區即便再居住投入家居設備設施投資,也有高風險再度損毀,應即進行安全評估、劃定特定區,進行中期安置及規劃興建永久屋。
陳振川也說,大環境治理若沒有改善,光復鄉內的治理也很難推動,中央政府應儘速整合地方加速推動。他也認爲,莫拉克風災災後重建應是參考典範,當年林邊鄉重建,全由中央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負責,結合國軍、各部會、屏東縣府及NGO力量,讓重建快速於50天完成。防救災及重建的法規制度及標準作業程序,也可參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作業程序參考手冊」。
陳振川表示,當年莫拉克風災,重建區安全評估、特定區域及安全堪虞地區劃設、家園重建安置計劃,乃至於校園重建、文化及心理重建、宗教設施重建,及最重要的公共建設重建,無一不是中央重建會站在第一線面對災民且有效結合各部會、地方政府,以及結合NGO等力量排除行政障礙,戮力完成。
陳振川說,災後防救災及重建的法規制度及標準作業程序可參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作業程序參考手冊」,當年也產出4執行報告,如「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5週年成果𢑥編」等,均能列入參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