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車站災後疏運40萬「鏟子超人」 臺鐵調度40人輪班確保進出站順暢
交通部長陳世凱(右二)感謝所有臺鐵人員日夜支援,讓災後救援得以持續推進,並自掏腰包包紅包給臺鐵人員。記者王思慧/攝影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交通部長陳世凱今天前往光復視察馬太鞍溪橋與臺鐵光復車站,感謝臺鐵在災後承擔起疏運重任。光復車站在救災期間,疏運約40萬人次,一天進出最多5.1萬人,是目前的最高運量,臺鐵也加派支援,共有40人輪班。
陳世凱表示,當時洪災發生,光復車站也遭泥水淹沒,臺鐵在24小時內完成搶修、恢復通車,讓救災團隊與志工能順利進出災區,這兩週以來,臺鐵共疏運約40萬人次,載運「鏟子超人」與救災物資前往光復,展現驚人的執行效率。
「大家都說超人不需要披風,但需要臺鐵」陳世凱感謝所有臺鐵人員日夜支援,讓災後救援得以持續推進,並自掏腰包包紅包給臺鐵人員。
臺鐵公司董事長鄭光遠指出,平時光復車站每日僅疏運800至1000人,但這段救災期間最高一天達5萬1000人,等於是平常60倍。爲因應龐大人流,臺鐵每日從北部調派約20名人員支援,花東區域也再派20多人加入,合計超過40人輪班服務,確保人員進出順暢。
針對外界關注鐵道道碴鬆軟問題,陳世凱說,當時爲了讓救災車隊儘快通行,採取臨時應變措施,因此現場的道碴混有泥沙、摩擦力不足,屬於後續需改善的重點。交通部已要求臺鐵利用夜間時段分段處理,重新鋪設道碴、增強穩定性,確保行車安全。
至於災後觀光復蘇,陳世凱表示,自403強震後交通部逐步推動花蓮觀光重建,一方面儘快將交通處理好,一方面地方有任何需求,觀光署都會盡力幫忙。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有許多鏟子超人搭火車到光復車站救災。本報資料照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