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導演曝車站滿是「鐵鏟超人」 心繫故鄉災情卻要北上:心情複雜

記者蕭采薇/臺北報導

兩年一度的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日前舉辦開跑記者會。三位入選本屆影展的臺灣導演也在記者會上分享心情,其中勒嘎.舒米和潘志偉導演皆出身自花蓮,他們除了心繫花蓮災情,也希望觀衆能透過這些紀錄片,來反思自己能夠透過什麼樣的行動來幫助原住民。

▲導演勒嘎.舒米是花蓮人,北上參與記者會時,仍心繫故鄉災情。(圖/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

本屆的影展主題「後/工業傳說」則試圖討論在現代社會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對社區或部落如何帶來影響,並探討地方如何在這樣的過程中,尋找恢復自然狀態的可能。策展人施永德出身自美國,因多年前來臺做交換生而與臺灣結下不解之緣,此次他帶領選片小組從來自全球1608件的報名作品中挑出共18部入選電影。

本屆影展共有三位臺灣導演入選,其中獲選爲本屆臺灣焦點導演的潘志偉,以及勒嘎舒米導演都出身自花蓮豐濱鄉,兩人也在致詞時不約而同提起近期發生的花蓮災情。勒嘎.舒米導演的《【流離之岸】1877 Cepo' 戰役》耗時三年完成,透過探索發生在1877年屠殺事件的紀錄片,發掘臺灣不爲人知的原住民歷史。

▲本屆焦點導演潘志偉,希望透過作品讓大家關注原住民議題。(圖/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

勒嘎.舒米提及,自己當日從花蓮北上時,看到車站有許多拿着鐵鏟要前往救災的民衆,自己則是要前往臺北分享作品入圍的心情,情緒相當複雜,他認爲民族誌影片能反映當代原住民的處境,也希望能從中提出反思。

潘志偉導演則說,得知自己獲選爲本屆焦點導演時很開心,但也感受到自己似乎肩負起一些責任,本屆影展將選映他的《部落|對話》作爲開幕片,也放映他長年跟拍新店溪州部落的最新作品《退潮坐在岸邊》;潘志偉表示,他在網路上看到很多光復鄉的災情,自己也在思考要如何在這樣的時間點和大家討論民族誌影片,他希望可以透過本屆放映的影片,促使觀衆能更關注相關議題,以及思考可以給與原住民什麼樣的幫助。

▲2025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臺灣團隊合影:左起影展主席林浩立、《大豹:洄游》導演曾宇平、《退潮坐在岸邊》導演潘志偉、《流離之岸》導演勒嘎.舒米、影展策展人施永德。(圖/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

而《大豹:洄游》是導演曾宇平在一次機緣巧合下,開始追尋母親家族被塵封百年的歷史,他表示,自己學生時期接觸的都是金馬獎或歐洲影展的電影,直到接觸到民族誌電影后,帶給他許多啓發;他笑說自己其實拍攝電影,從沒想過要參加比賽或得獎,但一直希望作品能去民族誌影展播放,這次能夠帶着媽媽家族的故事參加影展算是終於圓夢,也很期待觀衆的反應。

▲《大豹:洄游》導演曾宇平致詞時,表示一直很希望作品能在民族誌影展放映。(圖/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將於10月16日至19日於臺北真善美劇院登場,預售票已開賣,票價爲150元,另有售價1200元,可在四天影展一票看到底的「志友觀影證」,影展另將於10月1日在獨立書店「現流冊店」舉辦選片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