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國內低軌星座建設加速 鈣鈦礦或成爲降本突破口
智通財經APP獲悉,光大證券發佈研報稱,模塊化、標準化製造的微小型衛星更契合低軌星座建設“密集發射、快速補網”的需求,提升星座部署效率並降低覆蓋成本,逐漸成爲產業趨勢。我國政策高度重視商業航天產業建設,國內“星網”、“千帆”等星座計劃已開始批量發射衛星,低軌衛星發展節奏有望顯著提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商業航天降本亟待突破,其中鈣鈦礦有望成爲低軌衛星能源系統的降本突破口。
光大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全球低軌衛星加速佈局,SpaceX領跑
目前,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俄羅斯、韓國、中國等國家的龍頭企業均已公佈大規模星座計劃,未來幾年全球將迎來數萬顆衛星的大規模發射高峰。SpaceX具備低軌星座高效部署能力,成爲該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2024年,SpaceX的產能已達到每週生產5000個用戶終端,每月生產120顆衛星,平均9天發射一次。
國內星座建設進入快車道,“國網”、“千帆”等星座計劃已批量發射衛星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商業航天戰略定位新興產業,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亦出臺專項政策,推動形成商業航天產業集羣。目前國內代表性星座計劃包括中國星網“國網”星座、垣信“千帆”星座等。
“國網”星座共計12992顆衛星,目前已發射46顆衛星,預計在2030年前完成約10%的衛星發射,並之後五年內完成剩餘約1萬顆衛星組網;“千帆”星座共計劃部署超過1.5萬顆衛星,目前已分5批各發射18顆衛星,總計90顆衛星在軌運行。其發射規劃爲:2025年底完成648顆發射,提供區域網絡覆蓋;2027年底完成共1296顆的一期建設,提供全球網絡覆蓋;到2030年底,完成超1.5萬顆低軌衛星的互聯網組網。
衛星小型化是產業趨勢,我國商業航天降本亟待突破
模塊化、標準化製造的微小型衛星更契合低軌星座建設“密集發射、快速補網”的需求,提升星座部署效率並降低覆蓋成本,逐漸成爲產業趨勢。
成本端,與SpaceX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商業航天在衛星製造及發射環節仍有較大差距:1)Starlink衛星製造成本爲50萬美元/顆,約350萬人民幣/顆,而國內低軌通信衛星的製造成本約爲3000萬人民幣/顆,約爲Starlink的8.5倍。2)SpaceX 的“獵鷹9號”發射成本單位質量報價爲約2700美元/kg;而國內在火箭回收複用技術方面尚處於攻關階段,目前國內民營火箭每公斤報價仍在8萬至11萬元區間,成本水平顯著高於國際先進水平。
鈣鈦礦有望成爲低軌衛星能源系統的降本突破口
衛星電源系統成本約佔衛星平臺成本的22%。隨着太陽能電池佈設面積的擴大,其在整星製造成本中所佔比例逐漸增高,已成爲制約商業航天器成本控制與快速部署的關鍵因素。目前砷化鎵電池仍是商業航天器能源供應的主體,且主要市場仍集中於軍用與高端航天,商業化滲透率較低,原因在於砷化鎵原材料價格昂貴,單位功率成本高達上千元人民幣/W,嚴重影響整星經濟性。砷化鎵電池比功率約爲0.4W/g,相比之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比功率最高可達23 W/g,在同等發電功率下,其重量僅需約43.5公斤,重量降幅超過98%。
投資建議
我國政策高度重視商業航天產業建設,國內“星網”、“千帆”等星座計劃已開始批量發射衛星,低軌衛星發展節奏有望顯著提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商業航天降本亟待突破,其中鈣鈦礦有望成爲低軌衛星能源系統的降本突破口。上海港灣前瞻性佈局衛星領域以及鈣鈦礦相關業務,憑藉先進的技術與可靠的產品,公司能源系統產品已助力15顆衛星成功發射,40餘套衛星電源系統及太陽帆板與結構機構在軌穩定運行。建議關注:上海港灣(605598.SH)。
風險分析
技術研發速度不及預期,低軌衛星星座建設進度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