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GW級產線招標啓動 鈣鈦礦料成光伏設備公司破局點

智通財經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2025年是鈣鈦礦GW級產線招標元年,3年內設備需求下限將基本確定,同時邁向經濟性的路徑逐漸清晰,上限可期。行業處於發展早期,技術路線尚未收斂,競爭格局尚未定型。該行判斷隨着GW級產線的跑通與商業化的加快,擁有相關技術積累、鈣鈦礦戰略優先級較高的設備廠商將率先勝出。重點推薦HJT設備龍頭、噴墨打印技術提供商,以及組件設備龍頭、整線方案提供商。建議關注相關PVD、激光廠商。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需求分析:GW級產線招標決定下限,經濟性決定上限

鈣鈦礦尚處於0-1的產業化初期,設備需求下限爲GW級產線招標。該行統計7條GW級產線的環評報告,可知目前單GW投資成本約爲10億元/GW。則未來三年相關設備市場空間約爲70億元。設備需求上限由經濟性決定,目前鈣鈦礦中試線成本1.5元/W。根據CPIA,晶硅組件製造成本約0.68元/W,該行測算鈣鈦礦提升至效率25%、良率90%時可逼近這一水平。動態角度,鈣鈦礦組件在30年項目週期內或已可實現經濟性。該行測算鈣鈦礦設備到2027/2029/2035年市場空間分別可達79.8/188.9/300.0億元。

鈣鈦礦層設備:技術尚未定型,狹縫塗布適合全鈣鈦礦,噴墨打印適合疊層

根據《Cost Effectivities Analysis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2025)》,鈣鈦礦層設備價值量佔20%左右,即爲1.6-1.8億/GW。

1)狹縫塗布:因其一次成型性質,製備全鈣鈦礦的均勻性較好,塗布精度、定製化要求相較顯示面板、鋰電更高。從產業鏈來看,根據曼恩斯特招股說明書,模頭佔價值量的10%-20%,且根據QY Research,模頭國產化率不到30%,尚有提升空間。

2)噴墨打印:因不直接接觸襯底,在絨面上沉積均勻性好,適合疊層路線。從產業鏈來看,根據杭州銳爾發官網,噴頭佔價值量30%-50%,高端噴頭仍依賴於進口。

其他設備:蒸鍍、磁控濺射、乾燥與激光設備較爲成熟,價值量佔產線50%以上

1)蒸鍍:蒸鍍對膜層損傷小,適合電子傳輸層的製備。國產廠商突破大寬幅線性蒸發源技術,基本實現國產化。

2)磁控濺射/RPD:磁控濺射中高能粒子易損傷膜層,通常用於空穴傳輸層、ITO製備。在HJT中已有ITO層工藝應用,順勢切入鈣鈦礦。

3)乾燥(配套溼法):溼法後道的必備設備,真空閃蒸工藝爲主流,部分廠商在氣流乾燥方面有創新。

4)激光:4道激光中P1-3精度要求較高,該行測算單道價值量在2000萬/GW以上。綠光、紫外超快激光器處於國產替代進程中。

風險因素

光伏行業“反內卷”不及預期,價格戰仍然持續;鈣鈦礦產線初期投資額較大,GW級產線擴產進度較慢;鈣鈦礦技術進步較慢,效率、穩定性、壽命指標提升不及預期;其他領域廠商跨界切入,鈣鈦礦設備競爭加劇。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