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原住民的中華認同

(圖/本報系資料照)

我長年一直很疑惑:爲什麼臺灣原住民長期在各級選舉中都是大幅支持國民黨(或泛藍陣營),其投票支持率常見超過6成(如立委)甚至更高(尤其是鄉長),這種現象不因民進黨已經長期執政而有絲毫變化。

統計過去3屆總計24個原住民鄉的鄉長選舉,你會很驚訝發現:這3屆泛藍陣營在原住民鄉鄉長的當選率是百分之百。鄉長是最直接在跟鄉民生活與互動的人,鄉民投票支持出來的鄉長,應該最能反映出原住民的政治傾向。目前國民黨與無黨籍合組的泛藍陣營已經不見得有大量的資源可投注於各部落,原住民族羣中的多數人卻始終不改變自己的政治認同,除原住民族普遍講情與重義外,其在清朝時期與日據時期與閩南人長期有着相當嚴重的生活空間衝突,反而在戒嚴時期受到國民黨在政策層面的特別照顧,這讓原住民常覺得民進黨支持者有着「大閩南主義」的傾向,其所謂的「臺灣人都是南島人」只是種政治話術,會將原住民存在的意義扁平化,因此直接用選票表示自己的拒絕認同。

當我們說「原住民就是中國人」的時候,其道理的依據是什麼呢?首先,基於原住民對中華民國的高度認同,而《中華民國憲法》就是中國憲法,意即其脈絡系主權涵蓋整個中國而制訂的憲法,在此憲法中的國民自然就是中國人。原住民高度認同支持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立基於憲法的角度,原住民的認同就是中國人;再者,「中華」的本意是指「內聖外王」,「中國」就是指「內聖的國度」,原住民稟性純樸而敦厚,部落生活更容易使得原住民活在「天人合一」的心境中,原住民不是漢人,卻常比漢人更活在「天人交感而有心」的狀態中,因此,從內聖的角度來說,原住民就是中國人。

當前民進黨政府主張「臺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顯然其政治企圖高於學術依據。根據中研院史語所陳仲玉教授的研究,距今八千年前的馬祖亮島人系南島語系目前所發現最早的人骨,其地點在福建省而不在臺灣省。因此,原住民其實是「最早從中國來的一羣人」,意即中國纔是原住民的「本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陳叔倬博士與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許木柱教授曾分析臺灣原住民族的Y染色體樣本,根據已經出現的遺傳基因資料顯示,聲稱臺灣是全體南島民族原鄉的這一論點「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陳叔倬博士表示,從生物學的關係來看,人類並沒有所謂的「原鄉」,即使南島語族人從臺灣出去,但人不可能在島嶼單獨出現,必須從大陸遷移,由此可推論,更早的南島語族由大陸而來。

很可惜這些學術研究的看法都不被放到當前各級學校的歷史課本中,反而是「原鄉說」這一違背歷史事實的論點卻不斷被歷史課本強化灌輸到學生腦中,殊不知認識原住民的中國本原才更符合史實,意即雖然沒有誰是誰的原鄉,但原住民不論最終從何而來,最早都由大陸而來。

原住民對中華民國有着高度認同,使得有相當高比例的原住民青年加入到國軍志願役中,原住民展現出來真誠待人與踏實處事的文化特徵,深具有內聖與外王的中華底蘊。(作者爲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併合聘佛光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