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資本市場學會設立,清華大學田軒解讀六大市場關切點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實習生 張長榮 北京報道

2025陸家嘴論壇,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正式揭牌成立。

中國證監會、民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揭牌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中央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王江,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上海市市長龔正,民政部副部長鬍海峰,共同爲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揭牌。

從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對於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的介紹來看,其定位爲打造資本市場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決策諮詢的高端智庫平臺,廣泛團結和凝聚行業機構、上市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等各方面研究力量,圍繞資本市場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課題開展研究交流和宣傳。

市場各方對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的設立非常關切,21世紀經濟報道綜合各方消息,對學會組織架構、機構選址和定位、學會人員構成等做了瞭解。在陸家嘴論壇召開的兩天前,6月16日,學會已經完成社會組織註冊,法定代表人爲魏剛。魏剛目前擔任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早期曾長期在上交所任職,曾任上交所發行上市中心總經理、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兼發行上市部總監等職。目前學會人員構成尚未正式公佈。

作爲資本市場理論研究和決策諮詢的一個重要平臺,針對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的定位,及與現有證監會下設研究機構的定位差異,尤其是機構定位和功能如何打造等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

具備與中國金融學會相似的機構屬性

21世紀:是否會對標人民銀行旗下的中國金融學會?

田軒:基於我個人的理解,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的定位與功能確實體現出與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中國金融學會相似的高端智庫屬性,但不直接對標中國金融學會。

中國金融學會的研究和工作範疇廣泛,涉及整個金融體系,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多個金融子行業,以及貨幣政策、宏觀金融穩定等宏觀層面的內容。

中國資本市場學會則更加聚焦,專注於資本市場相關的理論研究、學術交流和決策諮詢服務,推進資本市場領域的深度探索與創新實踐,助力構建多層次、開放型資本市場體系。

中國資本市場學會將以其獨特的專業性和廣泛的影響力,成爲連接政府、學界與業界的橋樑,深化對資本市場發展特點和規律的認識,推動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併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支持,成爲資本市場領域的重要支柱。

21世紀:中國資本市場學會與證監會下設的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中證金融研究院差異化定位?

田軒:在我個人看來,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中證金融研究院主要圍繞資本市場規則、運行機制、監管政策、金融風險防控等開展研究工作,爲證監會的政策制定、市場監管等提供研究支持和決策參考。

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的定位是打造資本市場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決策諮詢高端智庫平臺,廣泛團結和凝聚行業機構、上市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等各方面研究力量,圍繞資本市場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課題開展研究交流和宣傳。

相較於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側重於對監管政策的研究,中證金融研究院更專注於市場運行機制和金融風險防控,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研究領域更具前瞻性,可能涵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創新模式及國際經驗借鑑,形成跨領域、多維度的研究合力,且注重整合多方資源,進行學術交流和推廣應用。

因此,三者各有側重,共同構成了資本市場研究的多層次體系,形成差異化與互補格局,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資本市場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

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資本市場研究平臺

21世紀:爲何選址上海?

田軒:上海是我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匯聚了各類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基金、期貨等,形成了完備的金融生態系統,爲中國資本市場學會開展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數據樣本和實踐案例,便於學會深入瞭解資本市場的運行機制和發展動態,圍繞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課題進行更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研究。

上海在金融領域的國際化程度領先全國,在金融規則對接、國際合作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利於學會與國際金融界進行深度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和融合。

此外,上海爲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爲金融研究機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空間,能夠更好地推動資本市場研究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資本市場的創新發展。

學會的目標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本市場研究平臺。上海作爲金融中心,能夠吸引全球頂尖研究人才和機構,匯聚國際前沿金融理念和技術,且上海已經聚集了大量外資銀行、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在跨境金融服務、離岸金融創新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能爲學會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堅實基礎和實踐平臺。

21世紀:是否會更偏向學術研究?

田軒: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的成立標誌着我國資本市場理論研究和決策諮詢水平邁上新臺階,不僅在於其通過組織國際學術交流、發佈研究成果、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有望成爲國際研討的對外窗口;更在於其聚焦資本市場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課題,推動理論創新與實踐結合,能夠助力金融政策制定與市場實踐的有效對接,從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從學會定位和功能來看,學會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兼具理論研究、學術交流、決策諮詢三大功能,且將整合行業機構、上市公司、政府部門等多方力量,推動產學研政的深度融合,將研究成果轉化爲實際應用,將在深化金融發展特點和規律認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以及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聚焦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課題

21世紀:如何打造國際影響力?

田軒:要讓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真正打出影響力,應圍繞資本市場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課題開展深入研究。

密切關注全面註冊制改革後的市場生態變化,研究如何進一步完善發行、交易、併購、退市等基礎制度,提高市場效率和透明度;要深入剖析問題的本質,結合中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創辦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專業刊物,定期發佈學會的研究成果、行業動態和專家觀點,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和業界人士擔任編委和撰稿人,提高刊物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廣泛團結和凝聚行業機構、上市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等各方面研究力量,組織研討會、座談會等活動,加強宣傳推廣;積極與國際知名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和研究組織建立合作關係,開展跨境風險管理、金融科技應用等方面的研究,並參與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和修訂,提升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1世紀:您有何具體運作方面的建議?

田軒:中國證監會表示將會同民政部和各方一道,共同推動將中國資本市場學會建設成爲深化金融發展特點和規律認識的重要基地;加強資本市場國際交流合作的開放平臺;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以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強大推動力量。預計學會將在政策引導下,從政府、企業、研究機構、行業機構等吸引大量專業人才和資源,形成多方協同的研究網絡,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開展對資本市場的研究,打造高端智庫,提高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

同時,通過學會,重塑與市場的溝通機制,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反饋渠道,確保政策制定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對接。深化理論與實踐融合,推動金融創新,形成內外聯動、多方共贏的良性生態,爲資本市場穩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除了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課題,中國資本市場學會還可以關注資本市場的微觀層面,如企業融資、上市公司治理、投資者保護等具體問題,更深入地瞭解資本市場的實際運行情況,爲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專業指導。加強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資本市場的應用研究,推動金融科技與市場實踐的深度融合,爲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指導。建立研究成果轉化機制,通過與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將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爲政策建議和市場應用指南,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市場運作的有效性。建立與國際資本市場研究機構的合作機制,開展聯合研究項目,並積極介入國際金融規則的制定,提升學會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