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現場|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成立!與會專家:建立國際級交流平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永樂 崔文靜 實習生李墨涵上海、北京報道

7月26日,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擁有了官方的、頂級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此前,在2025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中國證監會、民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揭牌儀式。

7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場獲悉,成立大會上,學會主要負責人確定: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魏剛擔任學會法定代表人;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出任學會理事會會長;證監會副主席李超等擔任執行副會長。

其中,掛牌儀式在中國證券博物館舉行,吳清主席與李超副主席爲“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牌匾揭綢。記者觀察到,牌匾揭綢時,現場掌聲雷動。

會後,在中國證券博物館門前,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會員、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姜富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享了他的參會體驗。

《21世紀》:今天參會,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是什麼?

姜富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資本市場在國家發展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國家的中國金融學會。這次成立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最重要的是,以資本市場爲代表的直接融資,將在國家的經濟大局中,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截至2022年的統計數據,直接融資已經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佔社會融資比例超過30%。尤其是現在國家(強調)要更多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發展。

服務實體經濟,必然需要更多通過直接融資,把資本、科技和實體的鏈條打通,尤其要打通科技創新轉化成產品和成果的“最後一公里”,這就需要資本市場的服務。

《21世紀》: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的定位是什麼?

姜富偉:(中國)資本市場學會定位是全國性的、非營利的社團性組織。

其最主要的是凝聚整個社會的資源,包括(把)一些證券期貨基金等資本市場相關的金融機構、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上市公司、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包括證監會在內的機構研究力量,結合在一起,(以)加強學術研究,深入思考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本質在哪裡。

要加強調研,爲國家資本市場相關決策建言獻策。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學會作爲一個社團,作爲一個非盈利的法人社團,可以更好地促進交流。可以促進學術界和業界以及政策(制定者)之間的交流、國內跟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流。

(中國資本市場學會旨在)依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旨在建立一個國際級的、融通國內和國際的交流平臺。

《21世紀》: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大會上的講話,主要談了什麼?

姜富偉:吳主席的講話最主要的是強調了資本市場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發展資本市場的深刻意義。

比如,吳主席提到了要依託資本市場學會成立一本新的頂刊學術期刊——《資本市場研究》。

目前,我們人民銀行系統已經擁有了《金融研究》,但是資本市場(領域)沒有一本高規格的刊物。有了《資本市場研究》後,它將會起到公開智庫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研究資本市場的一些前沿進展。例如,吳主席專門強調要加強研究人工智能在資本市場的價值作用。比如說,如何提升監管,提升資本市場的質量,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包括更好地促進長期資本入市,實現金融服務科技創新。這些都是前沿話題,也是國家的重大戰略。

此外,吳主席還特別強調了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的重要性,高質量的資本市場一定是安全的資本市場,一定是一個風清氣正的資本市場。吳主席也特別強調要加強這方面,尤其是零容忍方面的工作,我印象是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