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網升級築屏障 汛期排水更暢通——呂梁市區防洪排澇應急工程建設側記

夏日的呂梁市區,驕陽似火,卻擋不住建設者們的施工熱情。7月30日,在龍鳳南大街防洪排澇應急項目的施工現場,機器轟鳴與工人的吆喝聲交織成一曲忙碌的建設樂章。工人們正頂着烈日對新建的排水口進行最後的完善作業,汗水浸透了衣衫,卻絲毫沒有放慢手中的進度。這項關乎城市汛期安全的民生工程,正通過新建排水管網、增設收水井等一系列措施,爲呂梁市區築牢防汛排澇的“地下長城”。

沿着龍鳳南大街一路走來,道路兩側的施工圍擋內一派繁忙景象。作爲市區地勢東高西低的低窪區域,這裡曾是汛期排水的“老大難”。隨着城市不斷擴容,原有排河出口逐漸不堪重負,每到雨季,井蓋倒灌、路面積水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僅影響市民出行,更給城市安全帶來隱患。

“以前下雨最深的地方能沒過小腿,開車像開船,步行得蹚水,商戶們更是提心吊膽。”附近商戶王師傅回憶起往年汛期的情景仍心有餘悸。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今年6月,呂梁市緊急啓動防洪排澇應急項目,將龍鳳南大街列爲重點整治區域。在原有老舊管網基礎上,工程隊精準施策,在排河口60米處新建一條直徑1.5米的混凝土排水管,爲城市排水開闢“新通道”。“原來的老管道管徑小、老化嚴重,早已滿足不了現在的排水需求。”項目負責人薛豔飛指着正在施工的管道介紹道,“我們採用底部開挖的施工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對正常排水和交通的影響,現在工程進入完善階段,很快就能完工投入使用。”

在居民集聚的低窪區商業街,三臺大型機械正伸展着“臂膀”緊張作業。考慮到這裡商鋪密集、人流量大,工程隊創新採用螺旋鋼帶管鋪設排水管道,既增大了排水量,又提升了管道的抗壓強度。施工人員還同步新修了10座混凝土雨水檢查井,如同爲地下管網裝上“眼睛”,便於及時觀測和處理管網堵塞情況。

“這些檢查井就像交通崗亭,能隨時監控管網運行狀態,發現問題可以快速定位、及時處理。”技術員張東昇蹲在井邊向記者展示井內的構造。

爲了讓雨水能快速匯入管網,工程隊在主幹道兩側新增設60個收水點,如同爲道路裝上“毛細血管”,確保雨水能第一時間被收集。同時,一支專業清淤隊也同步進場,對50米長的老舊管道進行徹底清理,清除多年沉積的淤泥雜物。“我們20名工人分成兩班倒,24小時不間斷施工,就是想趕在主汛期來臨前完工,讓市民汛期出行不再‘看天發愁’。”張東昇擦了擦額頭的汗水說道,黝黑的臉上寫滿了堅毅。

從開闢排水新通道到增設收水點,從更新抗壓管道到修建監測井,呂梁市用精細化的施工舉措織密防汛排澇安全網。如今,隨着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這條“地下動脈”即將煥發新生,爲城市汛期排水注入強勁動力。

“等工程完工,再下雨我們就不用搬沙袋堵門了,心裡踏實多了!”看着即將完工的排水設施,商戶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地下管網雖看不見,卻是城市運行的“生命線”。呂梁市以實幹擔當破解汛期排水難題,用一項項紮實的工程措施迴應市民期盼。隨着防洪排澇應急工程的陸續完工,這座城市將更有底氣應對汛期考驗,讓市民在每一個雨季都能收穫穩穩的安全感。記者 王洋

來源: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