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重擊全球汽車業!已損失近120億「但這只是開端」
Toyota TMNA總部外觀。 摘自Toyota
川普總統的關稅戰開打以來,全球汽車製造商已蒙受近120億元的損失;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汽車業面臨的最大沖擊,更慘的是,這可能只是開端。
華爾街日報報導,除了關稅成本持續疊加外,美國、日本、南韓和歐洲車廠也面臨多年的重組和供應鏈調整,以適應新現實,包括斥資重塑電動車工廠。
車廠因應川普的關稅有兩種方法:提高價格和移往美國生產。但對汽車製造商而言,這兩項措施都並非短期能完成,且可能讓他們在未來幾年陷入困境。
懷疑論人士認爲,關稅只會稍微改變汽車業,全球車廠投資美國,是因爲美國強勁的消費市場,而非政治因素。
然而,白宮的貿易政策可能加速汽車產地更接近銷售地的產業趨勢。
北美、歐洲和中國等大型汽車市場因爲法規、技術和消費者偏好不同而日益分化,這讓汽車製造商選擇在當地設計與製造。
中資的瑞典富豪汽車(Volvo)執行長塞繆爾森(Håkan Samuelsson)表示,「全球化和全球汽車時代,一切都是平等的;我認爲我們將告別這個時代,迎接一個更區域化的世界。」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7日表示,關稅增加讓營運利潤縮水約30億元;這是全球車廠迄今通報的最大金額,其次是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通用預期,「一致的定價措施」將抵消今年約10%、相當於40億元到50億元的關稅成本。
華爾街日報統計,大型上市公司通報,受關稅影響的總損失已達118億元。
關稅衝擊不僅於此,豐田預測,關稅將對在其明年3月結束的財年造成95億元的負擔,淨利預期將減少44%。
目前看來,中國以外的全球十大汽車製造商,今年的淨利將縮水約25%,降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工廠停工、資金枯竭以來的低谷。
川普3月宣佈徵收25%汽車關稅時,許多分析師認爲車廠會漲價以彌補成本;此情況尚未發生,清庫存慣用的促銷方案減少,但大多數車廠尚未全面提價。
車廠必須在維護利潤和銷售下滑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可能會流失客羣,甚至成爲社羣媒體使用者撻伐的目標。
傑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分析師霍修(Philippe Houchois)表示,「沒有人急着搶先行動,他們都害怕川普的惡意推文。」
對等關稅開始生效,對各種產業都會產生衝擊,汽車業成爲重災區。圖爲德國福斯汽車。(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