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效應!歐亞10月 PMI 陰霾不散 臺灣連八月低於50
全球大型製造業經濟體10月欲振乏力,反映美國需求疲弱及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工廠訂單。 路透
全球大型製造業經濟體10月欲振乏力,反映美國需求疲弱及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工廠訂單,臺灣製造業景氣連續第八個月萎縮,南韓也重陷萎縮,歐元區製造業活動則原地踏步。
標普全球(S&P Global)3日公佈,臺灣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爲47.7,高於9月的46.8,但連續第八個月低於代表景氣榮枯分水嶺的50。臺灣製造業10月投入成本寫下2024年7月以來最大升幅,顯示物價壓力上升,產出和新訂單減幅則是五個月來最小。
南韓10月製造業PMI從9月的50.7降至49.4,代表製造業景氣再度陷入萎縮,標普全球彙編的RatingDog中國大陸10月通用製造業PMI,也從9月的51.2降至50.6。
馬來西亞10月製造業景氣同樣繼續萎縮,印度、越南和印尼製造業活動則加速成長。
凱投宏觀中國大陸經濟學家黃梓純說:「PMI顯示中國大陸10月經濟喪失一些動能,製造與營建業成長全面減速。部分疲態短期可能逆轉,但美中最新貿易『協議』拉擡出口效果可能不是很大,成長將繼續面臨廣泛逆風。」
美國10月製造業PMI終值爲52.5,高於初估值,歐元區10月製造業PMI終值爲50,正好落在景氣榮枯分水嶺。從國家來看,希臘和西班牙10月製造業景氣成長最強勁,PMI分別爲53.5和52.1;歐元區兩大經濟體德國和法國製造業景氣持續萎縮,PMI分別落在49.6與48.8。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資深經濟學家格里尼亞尼(Paolo Grignani)說:「歐元區製造業PMI終值證實製造業仍停滯不前,詳細數據顯示成長主要由強勁內需推動,新外國訂單持續發出警訊,報告反映法國和美國需求疲弱。」
儘管川普上週出訪亞洲讓美國與亞洲大型製造業經濟體的貿易協商取得一些進展,出口商仍對美國需求持謹慎態度。
另外,外界也認爲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敲定的協議,對化解美中兩大經濟強權較深的分歧幫助不大。
延伸閱讀
PMI 回升 中經院:展望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