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陰霾散去 臺股蓄勢待發

▲美國總統川普將向對美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圖/路透)

文/巨亨買基金

川普政府擬對半導體產品課徵100%關稅,表面上衝擊出口,但在「只要在美建廠即可豁免」的前提下,許多已佈局或正規劃設廠的臺灣企業,反而有望化危機爲轉機。臺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將持續穩固寶座。

臺灣對美出口高度依賴電子產品臺灣出口至美國的商品中,絕大多數爲電子相關產品,尤其以晶片、半導體與高科技零組件爲主。根據統計,臺灣今年上半年對美外銷訂單金額達1,120億美元,其中高達75.5%爲資訊通信與電子產品,顯示電子產業是臺灣對美貿易的核心項目。

此次川普提出的半導體關稅政策,表面上似乎將重創全球電子供應鏈,但實際上只要企業有意願或已開始在美國設廠,即可完全免於課徵關稅。以臺積電爲例,目前已在亞利桑那州設有營運中的晶圓廠,並正積極建設另外兩座工廠,符合美國豁免條件,預料對其營運幾乎不構成衝擊。

政策釋利多訊號,半導體龍頭無懼關稅衝擊基於「只要在美國設廠即可免關稅」的原則,臺積電及其他預計赴美設廠的臺灣企業,預期皆能安心因應。市場也迅速反映此一政策訊號:臺積電ADR盤後出現V型反彈,漲幅達3.7%,蘋果、輝達等科技巨頭股價同步上揚,顯示市場信心回升。由此可見,只要企業已在美生產,或已明確承諾建廠,臺灣半導體及相關科技供應鏈所面臨的短期衝擊將相當有限。

美國聚焦AI佈局,臺廠投資美國勢在必行美國政府已明確將AI發展作爲未來產業政策的核心基礎,相關基礎建設與框架正在加速推動,吸引大量資金與企業赴美設廠,全力打造完整的AI產業鏈。臺灣也有望比照先前歐盟與日本的做法,陸續規劃擴大對美投資,以爭取在這波全球AI戰略中取得關鍵席位。

對於尚未在美國設廠的臺灣企業而言,這波AI投資熱潮可望成爲重要契機,透過政府協助或結合現有企業資源,擬定具體的赴美投資與建廠方案,不僅有助爭取關稅豁免,也將進一步強化供應鏈韌性與國際競爭力。

掌握政策紅利,臺灣科技股長線仍具優勢就目前川普提出的半導體關稅版本來看,對臺灣的實質影響其實相當有限。一旦關稅議題塵埃落定、利空出盡,市場焦點勢必重新回到企業獲利與長期產業趨勢上。

隨着AI應用推動運算需求與生產力提升,臺灣作爲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具備技術領先優勢,有望吸引更多資源與國際合作機會,鞏固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核心地位。最終投資迴歸AI主軸,臺灣位居AI供應鏈第一排,長線受惠趨勢不變。

本文節錄自巨亨買基金,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