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談判傳開放美牛2遭禁品項 食藥署:不迴應
據傳我國將開放進口過去管制的「美牛內臟、絞肉」,並將豬腎萊劑容許值比照國際標準,作爲關稅談判籌碼。(本報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佈對各國關稅政策,臺灣對等關稅稅率仍未出爐,但據傳我國將開放進口過去管制的「美牛內臟、絞肉」,並將豬腎萊劑容許值比照國際標準,作爲談判籌碼。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暫不做任何迴應。
美國未禁止畜牧業使用萊克多巴胺,美牛開放及瘦肉精爭議,討論多年未解。臺灣對美國牛肉進口,實施特定管制,禁止進口美國牛腦、眼睛、脊髓、頭骨、絞肉及內臟等。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牛內臟相較牛肉,萊劑殘留風險更高,中國大陸一項研究指出,尤其以肺部殘留量最高,牛肝、牛腎、牛胃的含量尚可,不過民衆也較少食用這些部位。若真要開放,一定要經嚴謹風險評估,國內消費者也要願意買單。
針對放寬豬腎萊劑標準,傳出將由現行0.04ppm放寬至0.09ppm。食藥署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諮議會副召集人李俊璋說明,世界各國幾乎都以0.09爲標準,我國2019年修訂肉品萊克多巴胺標準時,也是以0.09分析,認定危害指標在可接受範圍,食安諮議會爲了降低風險,才調降至0.04。
李俊璋強調,以0.09ppm標準評估,豬腎萊劑風險在可接受範圍,加上我國會吃豬腎的大多是「坐月子婦女」,但以國人觀念,通常烹煮麻油腰子時,並不會選擇冷凍進口而是選擇生鮮,風險評估仍是高估了。至於是否收到重作風險評估的要求,李俊璋表示,尚未接獲任何消息。
食藥署表示,目前針對臺美雙方關稅談判、美豬美牛議題,不做任何迴應,建議由行政院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