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亂世 股債五五配置求生
富邦投信投資策略長徐翊達。(富邦投信提供╱洪凱音臺北傳真)
全球政經局勢劇烈動盪之際,資本市場最怕的不是利多或利空,而是「不確定性」;這段時間美元、美債、美股同跌,顯示市場對美元資產信心正在動搖,關稅戰與地緣政治的升溫正是關鍵原因;「關稅戰金融化、金融戰政治化」將成新常態,建議投資人以採「股債五五配置」爲核心,並搭配臺灣AI、美國大型科技、歐洲降息預期、日本企業韌性爲四大區域策略,再以5%黃金作爲地緣避險工具,形成完美投資組合因應時代變局。
所謂區域策略,臺灣仰賴AI需求強勁,工業基本面穩健,內需回溫;美國大型科技公司估值迴歸中性水準,長期價值浮現;歐洲則仰賴ECB政策靈活,降息預期有助資產表現;日本的企業韌性高,與美關稅談判進展使日股短線可期;時代所趨,投資人還可聚焦所謂的「新剛性需求」,多着墨三大領域,包括5G通訊、綠能基礎建設與智慧醫療。
富邦投信近期與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對談,一致認爲,川普的關稅政策絕非單純的貿易保護行爲,而是混合了財政目的與地緣戰略考量的雙重操作;以美國目前約3.3兆美元的進口額來看,徵收10%關稅便能帶來約3300億美元收入,對於面對年增5000億美元利息支出的美國財政部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財源挹注。
更深層的意義,是透過擴大關稅稅基爲2025年的個人與企業所得稅減稅鋪路;同時透過所謂「分級考卷」的方式,向各國提出交換條件,例如在投資、農工產品採購或供應鏈重組上「答題換豁免」,這樣的手法雖具戰略靈活性,但也讓國際經貿秩序進一步朝「叢林法則」靠攏。
市場面對壓力並不止於貿易領域;美國聯準會維持高利率政策,已引發三重社會張力,首先,華爾街面臨股債雙跌的壓力,其次,中產階級揹負6%至7%房貸利率、低收入族羣更難以承擔輸入型通膨。這些現象加總起來,迫使政策當局調整節奏。
「貨幣正常化」將成爲下一個戰場;近期日圓走勢疲弱,美國疑似正透過貨幣政策影響亞洲貨幣升值,日圓因具國際化程度高、加上與半導體復甦掛鉤,正成爲避險選項之一,作爲資產配置的防禦部位,日圓資產值得列入15%左右。
這場被稱爲「21世紀經濟版的諾曼第登陸」的關稅戰,不僅重塑全球供應鏈,更挑戰着每一位投資人的資產配置邏輯;處於這樣的環境,投資人更應迴歸基本面、掌握結構性需求趨勢,穩健而不保守,進取而不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