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加徵成本誰來付?BCG:企業此時最需要重新定價能力
BCG 資深合夥人、BCG營銷與定價專項全球負責人 Jean-Manuel Izaret(JMI)提醒,臺廠應立即投資「訂價策略小組」的設立。圖/陳碧芬
川普政府對全球貿易伙伴國家加徵各式各樣關稅,國際企管顧問業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認爲,包括臺灣出口廠商在內,所有業者面對新情勢總是先討論「成本會因此增加多少?」。BCG資深合夥人、BCG營銷與定價專項全球負責人 Jean-Manuel Izaret(JMI) 2日表示,無論哪一個國家被加徵了多少的進口美國關稅,是暫緩或是拍板定案,最後總是要有人付這筆新增成本,因此企業在此時最需要的是「重新定價能力」!
JMI過去十多年來經常性拜訪臺灣供應鏈,深入掌握臺廠的經營管理,部份具有寡佔地位的大型廠商已在川普關稅之前,在與客戶溝通時把定價策略的角色放大,因此目前這些業者的「痛苦指數」明顯較低。他提醒,加徵關稅帶來的市場變動,將會持續困擾出口業者「很久的時間、很多的面向」,由於企業的定價策略本質上反映了企業如何透過公平分享價值,來獲取、保留並滿足客戶,企業要把國際市場的複雜性視爲資源而非障礙,才能在關稅高漲的新環境中維持定價自主權。
BCG指出,傳統的成本加成與年度調整的定價模式已不足應對挑戰。根據 2024 年 BCG 定價成熟度調查,僅 47%的企業至少每季調整價格、只有 14%在定價決策中系統性地使用競爭情報,顯示多數企業缺乏因應成本波動與市場變化的敏捷性。
JMI建議,臺廠應立即投資「訂價策略小組」的設立,賦與四項任務,包括:組成4至10人的小型團隊,導入AI工具及新的訂價模型,內部跨部門的報價溝通,以及新訂價之後的新服務內容。他強調,這項投資行動愈早愈好。
BCG 董事總經理暨合夥人、BCG X 大中華區負責人吳學霖表示,過去定價常被視爲在成本上加上固定利潤率的公式化操作。因此採用成本定價(Cost Game)的業者,面對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的市場,如工業供應商、分銷商與政府承包商,多以成本加成方式定價,強調效率與成本控制。另一種的統一定價(Uniform Game),也是在供應鏈中較無力自我主導,適用於需求一致、買方衆多的市場(如零售、消費品),以單一價格策略精準平衡銷售量與毛利。這兩類企業的獲利率經常偏低到3%左右。
吳學霖指出,而今「訂價策略小組」可以AI 與數據分析工具的運用,讓企業能以更細緻的方式評估客戶敏感度、產品組合與競爭動態。他認爲,定價不再只是成本的延伸,而是一個能夠塑造市場與提升營運成果的核心決策,臺灣企業必需要把這項能力建構起來,才能在關稅壓力下,於全球供應鏈上持續掌握優勢,獲收穫利率更可逐步走升到最高的15%,對於維持臺灣企業的未來經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