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核彈誰扛得住?不只MIA驚險閃過「另23檔也成資金避風港」
川普關稅政策是手段,而非主要目的,此時提出加徵關稅,是要迫使外商迴流「美國製造」。(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拍板美國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普遍關稅」,並對包括中國、越南、臺灣在內的多個貿易逆差國,實施最高達50%所謂「對等關稅」。據歷史經驗,川普關稅政策是手段,而非主要目的,此時提出加徵關稅,是要迫使外商迴流「美國製造」。
川普宣告美國黃金時代來臨,4月2日就是美國解放日(LiberationDay),並視爲新關稅政策將是美國「經濟獨立宣言」,並表示「給外國企業進來美國本土投資,在美設廠就沒有關稅」,因此美國製造的題材與利多簇擁下,成爲資金轉入標的。
「美國製造」概念股中,包括臺積電(2330)、鴻海(2317)、廣達(2382)、環球晶(6488)、保瑞(6472)、大國鋼(8415)、大成鋼(2027)、東元(1504)、聯嘉(6288)、臺達電(2308)、臺塑(1301)、緯創(3231)、緯穎(6669)等;不過,由於臺積電、鴻海、廣達等權值股身處臺灣關稅風暴眼,週一(7日)恐也難逃殺盤。
臺新投顧則建議,短期選股上轉向高殖利率、相對低波動、內需型三大概念,及六大具體產業別與代表個股,包括電信股的中華電(2412)、遠傳(4904)、臺灣大(3045)等;便利商店及百貨通路的統一超(2912)、全家(5903)、寶雅(5904)等。(文章未完…全文見此)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ETF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