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海嘯來臨 民團呼籲政府研擬擴大勞工失業給付

臺灣經濟民主連合呼籲,面對臺美貿易談判結果即將揭曉,政府應廣開公聽會說明並評估產業衝擊,同時研擬擴大勞工失業給付。(經民連提供)

臺美貿易談判結果即將揭曉,美國於8月1日調整臺灣暫時性「對等關稅」稅率爲20%,無論最終稅率爲多少,都勢必因美國提高進口關稅而衝擊我國出口產業,以及對美開放我國市場而衝擊我國農業或其他內需產業,迎來相當程度的經濟與社會衝擊;臺灣經濟民主連合呼籲,廣開公聽會說明並評估產業衝擊,同時研擬擴大勞工失業給付。

經民連今日舉行記者會,提出「關稅衝擊影響評估,切勿閉門造車」「擴大勞工失業給付,朝野合力推動」兩項訴求,建議行政院比照當年服貿協議爭議舉行20場公聽會的前例,廣開公聽會與聽證會,再依序進行衝擊影響評估、因應方案研擬、《韌性條例》修正、特別預算編列。經民連並建議擴大勞工失業給付,落實就業保險覆蓋,確保失業勞工不因僱主未投保就業保險而領不到失業給付。

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指出,面對即將出爐的臺美貿易談判衝擊,在野黨急於談判結果未定前,要求行政院長赴立法院報告,執政黨則預告將先修改《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再提出特別預算,但朝野政黨都過度急於政治攻防,而忽略完整衝擊因應該有的步驟。

賴中強指出,臺美貿易談判美國提高進口關稅將衝擊我國出口產業,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多次表達憂慮,臺灣勞工因應關稅衝擊行動聯盟更在7月22日前往行政院抗議,然而實際可能受影響的產業,應該不只已浮出檯面的汽車、工具機與機械業;而臺灣擴大對美貿易開放,亦可能衝擊我國農業或其他內需產業。

經民連智庫研究員陳思妤指出,貿易戰急遽升溫,產業與就業結構可能面臨重大沖擊,國人最不願意看到的是青年、勞工及弱勢產業處境的進一步惡化,呼籲朝野三黨應合作擴大勞工失業給付,落實就業保險覆蓋,確保失業勞工不因僱主未投保就業保險而領不到失業給付,此涉及《就業保險法》、《因應貿易自由化調整支援條例》、《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三法之修正。

陳思妤指出,《就業保險法》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失業給付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60按月發給,最長髮給6個月」同條針對大規模經濟衝擊已於第二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於經濟不景氣致大量失業或其他緊急情事時,於審酌失業率及其他情形後,得延長前項之給付期間最長至九個月,必要時得再延長之,但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

她認爲,行政院首應研議,是否依照現行就業保險法第十六條第二項啓動「不景氣致大量失業」機制,延長失業給付至九個月或十二個月,國會朝野三黨也應考慮是否適度調高失業給付6成薪,以及受失業者扶養眷屬加給至多二成的給付金額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