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戰!經濟部5招防大陸貨洗產地 綠委籲加嚴

中美關稅大戰正式開打,大陸出口美國稅率高達125%,綠委今紛紛提醒要防止洗產地。經濟部長郭智輝(左)強調,已有5個措施監測陸貨防止此現象。(郭吉銓攝)

中美關稅大戰正式開打,由於大陸出口美國稅率高達125%,民進黨立委今(10日)都憂心中國內地大量商品來臺「洗產地」。經濟部長郭智輝申明會加強違規轉運查緝,目前有五個做法,包括加強陸貨監測、違規裁罰從嚴等。不過有立委認爲,這都是現行做法,應該思考法律是否加嚴。

立委蔡易餘、賴瑞隆在經濟委員會都關切,大陸被美國課最低25%關稅,一直到125%,現在最怕的是洗產地,投機的人藉第三方遁入臺灣、越南,再銷售到美國,別國我們管不着,但呼籲自己這端一定要控制好。

郭智輝說,對違規轉運有五個做法,首先是加強陸貨監測,第二是加強對業者宣傳,以及建立公佈違規業者名單、違規裁罰從嚴、運用反傾銷措施反制等。

他強調,還是會建議這些廠商不要回臺,以免違反美國洗產地規範。政府可以協助在它地生產,像很多臺廠在越南、泰國都有工廠。

對於郭智輝所提防洗產地五措施,立委羅美玲認爲都只是現行做法。早在2019年立法院三讀通過《貿易法》修正案,廠商用不實貿易證明文件,罰鍰就已從新臺幣30萬提升到300萬。但未來大陸被課125%出口關稅,洗產地將會更嚴重,國內法律是否應該要加嚴?

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對法規檢討沒有做出正面迴應,只強調現階段還是對陸貨成品監視,中國進來臺灣商品、輸美商品部分,貿易署都有對接資料,違規最重可取消登記。然後對進出口廠商去進行宣導,列出過去查緝違規的高風險名單等,藉此解決違規轉運洗產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