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臺灣鯛就怕巴西搶市場、大陸洗產地
臺南是國內最大臺灣鯛產地,每年對美出口約4473萬美元,關稅衝擊,讓業者人心惶惶。(摘自臺南市政府官網/曹婷婷臺南傳真)
美國對臺灣課徵32%對等關稅,臺南市政府因應蝴蝶蘭、臺灣鯛、蝨目魚產業可能受衝擊,研擬多項因應策略,臺南市政府農業局表示,2024年出口至美國產值約4473萬美元,佔總出口78%,後續恐將面臨巴西關稅僅10%,可能成爲我強勁競爭對手,同時還要嚴防中國大陸透過臺灣「洗產地」,對臺南產業造成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揮出關稅大刀,臺灣不只股票崩盤,各產業也人心惶惶;不少貿易商卡在新舊稅率之間,面對大批貨櫃靠岸不知如何因應,傳出多個貨櫃只能在海上漂泊,下不了岸。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長李芳林表示,目前有1個臺灣鯛貨櫃正前往美國途中,尚未到岸就面臨不知稅率如何因應難題,而他也聽聞確實有傳產機械到農漁業都有貨品在海上,主要是卡在貿易商猶豫不決,不知稅率基準爲何,就目前掌握有一個貨櫃是載運臺灣鯛,仍在運送途中尚未到岸,後續也會面臨稅率難題,市府會持續追蹤進度。
他提到,臺南是國內最大的臺灣鯛產地,面對未來關稅增加將直接提高出口成本,影響產品競爭力;在美國市場佔比中,中國大陸進口占大宗68%,其次爲臺灣22%,再來是巴西6.8%,但巴西因關稅較低,可能成爲臺灣的強勁競爭對手,取代部分市場。此外,也必須嚴防中國大陸水產品透過臺灣「洗產地」進入美國市場,對臺南產業造成衝擊。
尤其,在這一波關稅轉嫁效應,可能導致美國零售價格上漲,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縮減市場需求。
農業局也提到,2024年臺灣蝨目魚外銷美國約1749公噸,8成以上爲全魚條凍出口,僅佔美國市場佔比的3.85%,出口至美國的蝨目魚加工品尚無長期穩定訂單,今年度輔導廠商參加北美海鮮展,原本談妥2、3個貨櫃訂單,但川普一發布32%關稅後,當地廠商態度轉趨保守,已委婉表示暫停後續產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