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對岸利用臺灣洗產地 綠委呼籲關務署加強查緝

綠委陳素月今(11)日與多名綠委舉辦記者會,要求關務署應強化查緝中國進口貨物。(黃敬文攝)

隨着美國針對全球諸國發動的關稅戰,在10日宣佈暫停90天執行,僅鎖定中國維持145%懲罰性稅率後,外界關注中美關稅戰的走向;綠委陳素月今日與多名綠委舉辦記者會,要求關務署應強化查緝中國進口貨物,在政府把握時間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同時,必須嚴防中國貨物利用臺灣洗產地和傾銷的情況,勿讓中國有機可乘,破壞臺美經貿關係。

陳素月邀集立委賴瑞隆、蔡易餘、何欣純、沈伯洋及黃捷,在今日共同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院經貿辦公室、財政部關務署、經濟部國貿署等有關單位,針對面對美國課徵高額關稅,中國極有可能趁機利用臺灣洗產地外,也有可能將貨物傾銷至臺灣, 將對臺美經貿談判造成負面影響,不利於臺灣取得優惠稅率。

何欣純表示,對臺灣來說,美國川普政府「一夜之間」按下暫停鍵,除中國以外其他國家都以10%作爲基準關稅,這表示賴清德總統「脫中入北」的策略方向成功奏效,讓國人認同政府的因應之道。

她說,但產業遭受衝擊已成事實,面對廠商出貨已到美國港口、或是貨船在海上、收單且已經產製好被退訂、或是備料完畢被抽單等的巨大損失,都已經或正在發生,不僅這廠商眼前的損失,還包括臺灣整體產業供應鏈的生存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傳統產業等衝擊更大,更需要政府「及時雨」的協助,並進一步保障勞工的家計跟權益。

立委賴瑞隆表示,根據財政部提供的資料,我國從2018年9月起加強查覈商品標示僞冒標示,防堵中國產品透過臺灣轉運美國措施後,每年查到的案件數呈現增加的趨勢,至2025年3月31日已累積裁罰到388件,其中輸往美國有133件,超過三分之一;如今美中貿易戰升級,125%的輸美關稅讓中國境內生產廠商有更大的誘因以身試法洗產地,政府應強化配套,不要讓不肖業者破壞臺美之間建立的信賴關係。

蔡易餘指出,臺美農產品貿易密切,美方未來勢將關切我方稻米、豬肉與標示制度,農業部應儘速啓動出口獎勵、成本補助與利潤保障措施,並鼓勵業者把握中國水產退出後的美國市場缺口,轉守爲攻。

經濟部貿易署貿易管理組副組長徐麗嵐表示,經濟部相當重視這個問題,因此有采取相關措施防堵中國的產品違規轉運,也會關務署展開合作,會全面性監測從中國大陸貨物進到我方的量,並針對賣到美國的貨物挑出高風險的廠商,將名單交給海關加強查驗,這些廠商要申請產地證明也會嚴加審覈,同時會向廠商加強宣導,若違規也會加重處罰,不排除取消廠商進出口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