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突破!神舟21號實現「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
▲大陸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傳瞄準明天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酒泉衛星基地報導
大陸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傳瞄準明天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按計劃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3.5小時後對接至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與空間站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從原本6.5小時交會對接方案,縮短3小時,代表大陸有飛躍進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周亞強接受訪問時指出,本次任務在多項關鍵技術上進行了升級與完善,最顯著的進步之一,是首次採用了「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不僅提升了太空人進駐效率,也降低了長時間待機帶來的風險。」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今天30日舉行中外記者會,瞄準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同時公佈即將出徵三名太空人(陸稱航天員)身份。擔任本次指令長的太空人張陸執行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武飛和張洪章均來自於大陸第三批太空人,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這次飛行組員也迎來「首次」縮短交會時間的重大改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張靜波。(圖/記者任以芳攝)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張靜波指出,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方案,減少了飛船遠距離導引段軌控次數和飛行圈次以及近距離導引飛行時間,意味着太空人艙內等待時間縮短、對能源的消耗需求降低,提高了神舟飛船的自主交會對接能力,也增強大陸空間站任務規劃的靈活性和應急響應能力。
「這一方案減輕了對於發射時間窗口的約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李喆介紹,「通過更精確的發射和入軌控制,使飛船進入一條初始相位差更小的軌道,繞飛更少的圈數就能與空間站『準時相會』。」
此前神舟十二號至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均採用6.5小時交會對接方案,這次飛行任務不但縮短3小時等待時間,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採用了產品化雙十表光學慣組,能夠滿足載人飛船3.5小時快速交會對接的精度要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周亞強(中)。(圖/記者任以芳攝)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周亞強接受訪問時指出,從以往6至6.5小時的對接流程大幅縮短至3.5小時。「這一改進不僅提升了太空人進駐效率,也降低了長時間待機帶來的風險。」
周亞強也解釋這項突破關鍵技術,團隊在火箭入軌精度、空間姿態調整及飛船變軌控制等環節引入多項創新技術,包括精密導航、姿態自主修正與高精度推進控制系統。「每一個環節都要達到極高準確率,才能確保神舟飛船在3.5小時內與空間站成功對接,這背後是整個工程體系管理模式的全面優化。」
在談到未來規劃,周亞強表示,中國航天事業正穩步推進「空間站應用與發展」以及「載人登月探測」兩大重點工程。「目前載人登月探測計劃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主要飛行產品包括長征十號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月面着陸器、登月服與月球車等,都已完成初樣設計與主要研製工作。」這意味着大陸距離實現太空人登月的關鍵技術目標更近一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吳斌。(圖/記者任以芳攝)
另外,在軌的艙外服有1套使用已20次準備退役,這也從3年15次的設計指標,實現4年20次在軌延壽目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吳斌也表示,航天服是太空人安全保障的核心裝備之一,研製團隊通過使用長壽命材料與多層防護技術,大幅提升了服裝耐用性。「目前已有一套航天服在軌服役次數達20次,做到這一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吳總補充,未來團隊將繼續對現有服裝進行在軌測試與壽命評估,「繼通過科學細緻評估,後續再看服裝還能不能再進一步的『延壽』,目前使用20次,依舊保持這個狀態。」
▼ 神舟21號三位太空人亮相。(圖/記者任以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