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陸太空站首迎「小鼠先鋒」 神舟21號執行生命科學實驗

▲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發射架,神舟21號瞄準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酒泉衛星基地報導

大陸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除太空人組合今(30日)亮相,本次任務還有一項重大突破,「首次」將「兩雌兩雄」共四隻哺乳類小鼠送上中國空間站,展開長達半年在軌生命科學實驗。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與工程中心高級工程師韓培也強調,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透過這些初始實驗,我們能更接近了解生命體在太空中會遇到什麼問題,未來又該如何應對。」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今天30日舉行中外記者會,瞄準北京時間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同時公佈即將出徵三名太空人(陸稱航天員)身份。擔任本次指令長的太空人張陸執行過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武飛和張洪章均來自於大陸第三批太空人,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這次組合是70後(張陸)、80後(張洪章)、90後(武飛),凸顯大陸訓練太空組員梯隊已日益成熟。

本次「太空乘組」除三位太空人外,還包括「兩雌兩雄」共四隻經過嚴格篩選的小鼠。本次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負責的空間動物品系篩選與飼養關鍵技術驗證,「首次」把哺乳動物小鼠送入中國空間站,約半年時間的在軌任務中,接受連續影像監測,觀察其在失重、密閉及輻射等空間特殊環境下的行爲模式與生理反應。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與工程中心高級工程師韓培 介紹,研究團隊將通過多維度視頻與數據記錄,探索小鼠在太空中可能出現的應激反應、適應性變化,並進一步掌握哺乳動物在微重力條件下的飼養與監測核心技術。

爲何選擇小鼠作爲首批進入空間站的哺乳動物?韓培指出,小鼠是國際公認的模式動物,與人類基因同源性高、體型小、繁殖週期短且易於進行基因編輯,是研究生命體在特殊環境下生理、病理變化的理想對象。「包括美國、日本等國家在國際空間站的相關實驗,也多以小鼠爲核心研究對象,是很常見實驗。」

▲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與工程中心高級工程師韓培 。(圖/記者任以芳攝)

過去大陸太空研究已經進行過魚類、昆蟲、植物等多種生物實驗,但這次終於進階到與人類最接近的哺乳動物,韓培也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透過這些初始實驗,我們能更接近了解生命體在太空中會遇到什麼問題,未來又該如何應對。」

她進一步指出,小鼠之所以被選爲首批進駐空間站的哺乳動物,是因爲其基因與人類高度同源、繁殖週期短且易於進行基因編輯。「小鼠是全球公認的模式動物,在國際空間站的研究中也廣泛使用,能幫助我們建立與國際生命科學研究接軌的基礎數據。」

「這批小鼠並非一般地面實驗動物,經過嚴格品系篩選、具備較強適應力的個體」,韓培進一步介紹,爲保障牠們在太空中的安全與健康,科研團隊特別設計了自動餵食與供水系統,並配置了即時影像監控裝置,可隨時觀察小鼠活動狀態與生理變化。

「我們有多套應急預案,確保在任何突發情況下都能及時應對,並嚴格遵守動物福利原則,整個實驗流程均經過動物倫理審查。」韓培強調。

針對外界關注的「是否會讓小鼠在太空繁殖?」韓培表示,具體科學方案屬專業領域內部研究,暫不便透露。若任務順利,半年後這四隻「太空小鼠」將隨返回艙一同回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