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發文明確!11月底前,上海二三級醫院,均應提供兒科服務
上海正進一步提高兒科服務便捷性和可及性。根據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局近日印發《上海市推進“兒科服務年”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上海兒科就診服務又“上新”,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設夜門診和週末門診。
根據該方案明確的重點內容,上海將進一步擴大兒科服務供給,明確在今年11月底前,我市所有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三級中醫醫院及各級婦幼保健院均應提供兒科服務。鼓勵各醫療機構積極參加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有效補充兒科醫師數量。支持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通過多點執業醫師申請增加兒科診療科目。尚未提供兒科服務的醫療機構可通過醫聯體牽頭醫院派員下沉、互聯網醫院、遠程診療等形式開展兒科醫療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做實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內容,通過全科醫師等醫務人員提供兒科診療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單獨設置兒科。
各兒科醫聯體牽頭醫院應當按照現有分區,在覆蓋本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醫聯體建設。醫聯體內各醫療機構之間要進一步加強兒童重大疾病診療協作,根據《關於加強本市首診和轉診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轉診流程,提升醫療服務連續性,並通過學科共建、業務交流、專項培訓等方式,實現標準化、同質化的診療和管理。支持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內醫療機構兒科醫師參與家庭醫生團隊,提升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基層就診比例,提高兒童簽約服務覆蓋率。
上海還將進一步完善全流程兒科服務。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做實預約診療制度,要提供診間預約、複診預約,鼓勵開展專家團隊預約模式,提升預約精準度及兒童就醫便捷性;要加強智慧醫院建設,鼓勵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智能問診服務,優化就醫流程,提升服務效率;要進一步加強門診號源管理,彈性安排醫生出診時間,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開設夜門診和週末門診;要關注兒童就醫情緒和心理管理,在診療全程做好健康宣教、解釋溝通,幫助患兒緩解焦慮及恐懼。對於0-3歲急危重症兒童患者,醫療機構要建立24小時救治綠色通道,支持開展先救治後繳費。
在深化兒童友好醫院建設方面,方案要求醫療機構加強醫療機構建築空間、視覺色彩、設施設備等方面的適兒化改造。鼓勵醫療機構針對兒童疾病特點,開設生長髮育、精神心理、體重管理等特色門診。提升兒童孤獨症干預服務能力,全市50%的婦幼保健機構提供兒童孤獨症康復服務。加強醫務社工和志願者專業培訓,提供就診引導、健康科普、康復陪伴等服務。
在兒童季節性疾病高發期,醫療機構要建立就診等候時間監測預警機制,通過加強預檢分診、推廣診前檢查、落實急診分級分類救治等提升服務效率;要及時通過增開診室數量、延長服務時間、擴容補液區域等提升接診能力;要統籌牀位資源,儲備可轉換牀位,確保患兒及時收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兒科、發熱診室應開盡開,並完善兒童輸液、霧化、中醫外治等服務條件。
在加強兒科中醫藥服務能力方面,以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爲抓手,加強醫療機構中醫兒科建設。發揮中醫藥在兒科疾病防治中的特色優勢,優化兒科中藥劑型,推廣小兒推拿、中藥藥浴、穴位敷貼等中醫適宜技術。推動兒科領域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牀協作。
各辦醫主體、各醫療機構要強化對“兒科服務年”行動的組織實施,統籌資源、協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兒童友好醫院建設等相關工作。在人員招錄使用、內部薪酬分配等方面對兒科專業醫務人員給予適當傾斜,爲開展兒科醫療服務各項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本文綜合自:上觀·文匯、勞動報
微信編輯:泰妮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