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帶娃”新模式 深圳打造15分鐘托育服務圈

深圳新聞網2025年7月9日訊(記者 牛耘)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全面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背景下,深圳聚焦“一老一小”優化服務體系,以打造“15分鐘托育服務圈”爲突破口,推動便民服務從“有”向“優”升級。

今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是第3個全國托育服務宣傳月,主題是“普惠托育,科學育兒”。爲破解“帶娃難”,深圳連續3年將托育服務納入民生實事項目,努力打造“15分鐘托育服務圈”。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有托育服務機構2000餘家,託位超9萬個。

2023年,深圳市成爲第三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國試點城市,發佈《深圳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重點提出優化養老托育服務供給,聚焦社區居民托育服務需求,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拓展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供應渠道,多舉措推動社區“15分鐘托育服務圈”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如今,多數社區居民步行15分鐘內即可到達托育機構,家門口的托育服務正爲深圳居民提供安心育兒支持。

除了場地有支持,深圳還印發《深圳市普惠托育機構補助暫行辦法》,按每託位6000元至100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建設補助,按實際收託數每人每月360元至1000元的標準發放運營補助。同時,推動《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的落實,新改擴建居住項目按照每300米至500米服務半徑配置50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托育機構;已建成的住宅區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物業或動員國企、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提供托育用房,已落實用房332處。

近一年,深圳託位數幾乎翻一番,已實現一個街道至少有一家普惠托育機構。

社區已成爲深圳托育服務的重要力量。深圳依託黨羣服務中心、家庭發展中心等社區便民設施,大力發展嵌入式托育服務,以滿足羣衆臨時托育需求,已建成600餘家社區托育服務點。目前,95%的社區已覆蓋托育服務設施,實現了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安心託娃。

深圳還在全國率先推出地方標準《醫育結合托育機構服務規範》,目前已有超600家托育機構與基層醫療機構簽約,20餘家醫療機構開展托育服務試點。

“一老一小”是家庭的重中之重,深圳全力保障,要讓“老有頤養、幼有善育”。南山區沙河街道高發社區深雲村“幸福鄰里”是全國第一家社區嵌入式民生綜合體,設有托育園、長者服務站、社康中心等,“一老一小”共享服務空間;更通過祖輩護苗、祖輩進課堂等活動,促進跨代交流,實現老幼共託。

深圳通過“醫育結合、國企引領、托幼一體、老幼共託、社區嵌入”等形式實現托育服務多元化供給,爲家庭解決帶娃難題。深圳正朝着2025年年底全市託位超10萬、每千人口5.9個託位的目標全力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