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將紅利變競爭力 民眾黨竹市執政考驗

財劃法修正後,新竹市增加近3百億元統籌分配款,市府大推社福與建設盼民衆有感,但普發5千元政策被質疑「選前撒幣」。民衆黨首次在新竹執政,當錢已不再是問題,市府能否將短期紅利轉化爲長期競爭力,不僅影響新竹這座科技城的未來發展,也關乎自己的政治生命。

地方縣市長選舉的政治定時器正在倒數,對初次執政的新興政黨而言,穩固對市民的施政信心至關重要。市府抓緊時機開財政預算記者會,強調竹市的統籌分配稅款獲得超過3倍大幅提升,也明確指出成功減債78億元,意向市民闡述這座「人均繳稅全國第一」的城市,已具備前所未有的財政底氣。

昨天記者會最受矚目的議題莫過普發5000元消費金,在政黨競爭激烈的城市,普惠式的政策能快速突破各黨派的樁腳界線,也難怪成爲在野黨的抨擊重點。

不過,在統籌分配款「大補」後,外界期待的或許不只是「補強」,更應有「跨世代」的重大工程。普發現金雖然能刺激短期經濟,但其對產業結構升級、城市品牌建立等長期經濟韌性助益相對有限。若只流於短期「撒幣」與福利堆疊,將難創造長遠競爭力。

新竹市民普遍具備高學歷與專業背景,對施政期待往往超越單純福利發放,教育與交通是這些人的「剛性需求」,最終會用放大鏡檢視這筆財政紅利是提升生活效率的投資,還是曇花一現的煙火,當財政資源不再是最大限制,真正的考驗纔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