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觀察》民怨海嘯來襲 執政黨才抱佛腳
還路於民大遊行明天舉行,圖爲國民黨日前召開「行人天堂不是夢」記者會響應。(本報資料照片)
在週日即將登場的「還路於民」遊行前夕,行政院17日通過《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並宣佈將斥資400億進行道路交通工程改善,遭立委譏諷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性;上個月716的司法改革與居住正義遊行前夕,政府也突然通過塵封已久的囤房稅方案。連續兩個月由民間發起的凱道大遊行,凸顯民怨所在,政府臨時抱佛腳祭出無執行策略的法案,只想急就章拆彈。
蔡政府任期接近尾聲,司法改革、居住正義等議題都跳票,甚至兩岸兵兇戰危、痛失9個邦交國;緊抱「非核家園」神主牌的錯誤能源政策,不僅造成臺電大幅虧損,電費上漲、民衆荷包失血;加上綠電屢屢傳出弊案,讓臺灣陷入更大能源危機,只圖利特定產業與廠商,印證民進黨政府不仁,以百姓爲芻狗的心態。
又如,原本民進黨堅持不願將《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送交立法院審查,被質疑想黑箱偷渡,頂不住壓力纔在立法院開臨時會時送審,順帶還一舉修正《性平三法》,以及《外役監條例》。
看似積極迴應民意,但這也證明掌握立院多數、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過去的消極怠惰,只有在選情遭受衝擊時,過去那些被稱複雜、沒有共識,卻是人民急需要的問題,纔有機會被解決。
民調雖然顯示有57%民衆看好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當選,但也指出這是「趨近最低社會共識」的選民政治判斷。因爲蔡政府執政7年多來,累積大量民怨,超過6成民衆希望政黨輪替。連續兩個月民間在凱道發起抗議遊行,就是民怨壓力鍋爆發的前兆,蔡政府失能的施政也將成爲賴清德選舉的沉重包袱。
賴清德選情看似一帆風順,其實底下暗潮洶涌。820遊行,原本民進黨堅稱賴清德出席會模糊焦點,派秘書長許立明帶隊,但在另外兩位總統參選人宣示將參加後,賴昨天也緊急表態將出席,可見面對民怨海嘯的來襲,賴清德也不敢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