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 反綠威權復甦 在野匯聚「反惡罷」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在中常會上宣告,全黨進入「愛國者行動」戰鬥狀態,必須如同愛國者飛彈一樣,對付所有空襲跟敵人,保護臺灣民主的天空與安全。記者曾學仁/攝影
大罷免投票階段,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啓動「愛國者行動」三部曲全面備戰,民衆黨週末也要辦反罷免活動力守新竹市長高虹安;另方面黨外在野大聯盟成軍。各路在野力量匯聚,如何分進合擊,整合超越藍白的「反惡罷」力量,遏止專制威權在臺灣社會重現應是共同目標。
民衆黨前黨主席柯文哲被關押九個月,國會多數的國民黨立委面臨綠營在背後操弄的大罷免,甚至動用司法力量,各地方黨部百餘人被搜索調查,在野監督力量被削弱,已經奄奄一息。
此刻成立的黨外在野大聯盟,集合政學界不分藍綠、社運界的聲音,向執政黨發出怒吼,大罷免成爲對賴清德執政不滿的在野勢力首場戰役。
儘管各方在野勢力都有反惡罷共識,但彼此仍缺乏策略分工與議題主張,在野力量若無規畫合作架構與機制,恐失推動民主防線、監督執政的初衷。
大罷免攻防白熱化,民進黨試圖強化親中標籤,將黨外人士與統戰論述掛勾;當綠營刻意導向成「泛藍聚合」,甚至與後罷免時代的選舉鋪路掛勾:綠側翼急着抹紅、抹黑黨外人士,造謠是「親中大集合」等,卻壓制不住對綠色威權不滿的民意,反對民進黨專橫獨斷、煽動對立的聲浪已四起,這纔是賴政府的執政危機。
嚴防在野勢力瓦解,對藍白都是不可承受之重,國民黨四月廿六日號召「反惡罷、戰獨裁」凱道遊行,成功集結反綠聲音、凝聚藍軍士氣,如何衆志成城,讓「反綠專斷」成爲在野共通語言,將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