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汽車業務 英特爾繼續瘦身
剛完成管理層換屆的英特爾即將對業務部門展開大規模調整,也是新任CEO陳立武此前預警將“持續數月”的裁員計劃。最新消息顯示,英特爾在本週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宣佈將關閉汽車業務,並裁撤該部門的大部分員工。這是英特爾近期大規模裁員與業務重組計劃的最新動作,旨在加速成本削減並聚焦核心芯片業務。
“平穩過渡”
“我們正重新聚焦核心客戶和數據中心業務組合,以強化產品供應並滿足客戶需求。作爲這項工作的一部分,我們決定逐步終止客戶端計算事業部旗下的汽車業務。我們承諾將確保客戶平穩過渡。”英特爾在6月24日發給員工的一則內部備忘錄中表示。
作爲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之一,英特爾此前通過與微軟結盟壟斷全球電腦市場。近年來由於全球電腦出貨量下滑,而汽車市場對芯片的需求日益旺盛,英特爾尋求向外突圍,進入汽車賽道。爲此,英特爾在汽車領域進行了多方面的戰略佈局。
其中,2017年通過收購Mobileye,英特爾一舉跨入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第一陣營。之後面對汽車圈愈演愈烈的智能化趨勢,在2024年CES展上,英特爾高調宣佈進軍汽車市場,並制定了向汽車領域拓展AI能力的戰略。英特爾主攻智能座艙芯片、電車能源AI管理、開放式汽車芯片定製平臺三大方向,其中,智能座艙芯片是最主要業務。
爲此,英特爾推出了全新AI增強型軟件定義汽車系統級芯片(SoC),並宣佈,極氪將成爲首個採用該技術的車企,用於打造AI驅動的智能座艙體驗。同時,英特爾還宣佈收購芯片設計和軟件公司Silicon Mobility。
目前來說,汽車業務並不是英特爾的主營業務,公司也未曾披露該部門的營收或員工規模。不過,英特爾高管曾提及,全球有5000萬輛汽車的信息娛樂系統使用英特爾的芯片。
不過,它並未完全離開汽車行業。Mobileye是英特爾唯一保留下來的車載資產,也可能是它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最後一張牌。今年4月,Mobileye還以獨立展臺的身份參加了2025年上海車展,展示了新一代SuperVision和Chauffeur系統,並宣佈將在中國建設本地研發團隊和測試體系。
有業內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中國市場來說,英特爾的離場影響有限。過去幾年,中國本土SoC廠商已經填補了絕大部分中低端和定製化需求。英特爾沒有深度綁定的大客戶,也沒有與國內Tier 1之間建立起信任機制,這次退出,只是把一個本來就不活躍的競爭者正式從牌桌上剔除。
裁員降本
英特爾這一舉措並非無跡可循。就在今年3月底,陳立武在“Intel Vision 2025大會”上首次以CEO身份亮相,並表示,將剝離非核心資產,專注於AI專用芯片和代工業務。陳立武稱,英特爾的目標是“打造最好的產品,並在未來幾年內成爲最優秀的晶圓代工廠”。
此前在陳立武上臺前,外界就曾預測,陳與前任CEO基辛格的管理風格截然不同,主張英特爾發展要走控制成本、精簡規模的“鷹派”路線。在去年英特爾官宣全球裁員1.5萬名員工後,陳上臺將以更大力度爲英特爾“瘦身”。
陳立武也在公開備忘錄中告知員工,這些關鍵變革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員工規模縮減。今年4月,陳立武警告員工,公司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行新一輪大規模裁員,以應對銷售下滑和營收前景黯淡的局面。
6月中旬還傳出消息,英特爾通知芯片生產部門員工,將從7月開始裁減15%—20%的工廠員工。
根據公司財報,截至2024年底,英特爾總共有10.9萬名員工。若按20%比例計算,裁員規模將超過2.18萬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英特爾已實施過一輪裁員,而今,英特爾開始對非核心的汽車業務動刀,儘管該業務前景光明,但英特爾當前的重點並不在此。這些已啓動和正在籌劃的裁減措施,預計將大幅降低英特爾的支出,並將對全球芯片產業格局產生較大影響。
與去年的減員通過裁員、買斷工齡、提前退休以及自然減員構成不同,此次英特爾並沒有計劃提供任何自願離職補償,而是將根據投資重點和個人績效決定裁員名單。
轉型掙扎
在AI時代,英特爾的裁員也有“AI搶飯碗”的意味。據報道,公司上週通知營銷部門的員工,計劃將大量崗位外包給諮詢公司埃森哲。公司相信“藉助人工智能技術”的埃森哲,能更有效地對接客戶需求。據稱公司將在7月11日前告知大部分營銷員工是否會被裁撤。
在向員工發佈的計劃說明中,英特爾表示:“營銷與運營職能的轉移將導致團隊架構重大調整,包括可能的人員精簡,最終僅保留精幹團隊。”迴應媒體採訪時,英特爾也確認了這一變化,並強調公司正着力提升數字化能力以更好地服務客戶並強化品牌,期待擴大與埃森哲的合作範圍。
英特爾雖然曾是計算機時代的寵兒,如今卻在轉型的泥潭中掙扎。此前一系列戰略誤判,包括拒絕爲iPhone提供芯片、放棄早期GPU研發、不願採用昂貴的EUV光刻機、拒絕投資OpenAI等,使得英特爾逐步陷入被動和衰退。2024年9月甚至曾有消息稱,高通有意收購英特爾。
財報數據顯示,2021—2023年,英特爾年營收分別爲790億美元、631億美元、542億美元,逐步下滑。尤其是在2024年,英特爾營收降至531億美元,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額高達188億美元。核心代工業務虧損134億美元,成爲拖累業績的主因。
進入今年一季度,英特爾營收12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在標準會計準則下(GAAP),淨利潤虧損8億美元,去年一季度虧損約4億美元,虧損幅度擴大1.15倍。
英特爾同時公佈了第二季度的業績展望,預計第二季度營收在112億—124億美元之間,該預期區間的平均值爲118億美元,遠低於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的129億美元。利潤數據預期也不及預期,標準會計下每股淨虧損預計爲0.32美元。
北京商報記者 趙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