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風口起舞,新能源產業鏈細分龍頭先導智能擬赴港IPO
在近期的資本市場,固態電池板塊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行業催化事件不斷,產業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熱潮之下,個股表現活躍。
日前於北京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預計到2027年全固態電池開始裝車,預計到2030年可以實現量產化應用。另外,梅賽德斯-奔馳宣佈開啓全固態電池路測,搭載該電池的純電動車型EQS續航里程增加25%,單次充電可行駛1,000公里,這一突破性進展標誌着固態電池領域的技術進步正不斷加速。
隨着技術革新和產業化推進,整個固態電池產業鏈迎來快速發展,相關領域的重磅企業也將獲得資本市場更多的關注。近日全球各大主流車企不約而同地將固態電池落地量產的時間節點定在2027年前後,例如中國新能源巨頭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都在固態電池領域加大了研發投入,計劃於2027年開始批量生產全固態電池,國外汽車品牌也是緊鑼密鼓,豐田也在加速固態電池研發,計劃2026年開始量產高性能固態電池,並於2027-2028年實現大規模應用,目標解決續航和安全問題。
2025年2月25日,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先導智能”或“公司”,300450.SZ)向港交所遞交了主板上市申請,由中信證券、摩根大通擔任聯席保薦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4年訂單價值計,先導智能是全球規模領先的新能源智能裝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紮根高價值高成長賽道,市場地位獨佔鰲頭
受電動汽車、儲能系統、消費電子產品等鋰電池下游應用擴張,公衆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不斷提高,鋰電池智能裝備的替代需求不斷增加,以及複合集流體、4680電池芯和固態電池技術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等因素推動,全球鋰電池智能裝備市場規模增長迅猛。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下同),全球鋰電池智能裝備規模將在2029年增至人民幣2,359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31.8%。
以最近大熱的固態電池爲例,與傳統液態鋰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能夠兼容正負極材料的不斷升級,雖然目前產業化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但終端市場的應用場景正在逐步拓寬,有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無人機、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消費電子、電動工具等各種下游應用領域。伴隨固態電池技術的突飛猛進,預計到2029年,固態電池智能裝備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人民幣269億元,2024年至202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70.0%。
成立於2002年的先導智能,是中國新能源產業崛起的重要參與者,歷經十餘年的快速增長,已成爲新能源智能裝備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公司位處全球當下極具活力、增長潛力的產業生態之中,爲衆多新興、高端製造產業提供極具競爭力的智能製造裝備及解決方案,並與各領域優質的客戶羣體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在新能源領域建立了領先的市場地位。按2024年訂單價值計,公司於鋰電池智能裝備及鋰電池智能物流裝備的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爲22.4%及23.8%。
鋰電池智能裝備是先導智能的核心業務板塊,於2024年前三季度貢獻了69.5%的收入佔比。在鋰電池智能裝備領域,公司是全球範圍內少數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整線解決方案提供商,以及全球少數能夠交付全極耳圓柱電池智能裝備的鋰電池智能裝備提供商,亦在主要設備上擁有行業領先的產品實力及市場份額。於2024年,以出貨量計,公司的卷繞機及迭片機市場份額佔全球市場份額均超過65%,在全球鋰電池智能裝備提供商中排名榜首,且迭片機最高迭片效率在全球鋰電池智能裝備提供商中排名榜首。同時,公司的圓柱電池後道加工組裝線設備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40%,在鋰電池智能裝備提供商中排名榜首。
而在固態電池這一鋰電池前沿技術領域,先導智能已成功打通固態電池量產的全工藝環節,實現全球首條車規級全固態電池整線解決方案的交付,並已向多家海外客戶陸續交付固態電池生產的核心設備,佔據先發優勢。
長期聚焦國際化佈局,海外業務表現亮眼
得益於“雙碳”目標下有利於產業成長的生態環境,中國新能源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顯著,在轟轟烈烈的製造業“出海”浪潮中,成爲引領中國製造業從傳統勞動密集型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排頭兵。國內的新能源智能裝備提供商中,較早實現全球化擴張的,正是先導智能。
2022年,先導智能在歐洲成立能力中心(COC),集研發、銷售及服務於一體,是首家在歐洲擁有技術中心的中國鋰電池裝備提供商。目前,公司已在1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8家分/子公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4年訂單價值計,公司的鋰電池智能裝備於海外市場的市場份額爲16.4%,排名行業首位。
迄今,公司已在德國、法國、瑞典、美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產品銷售及方案交付,並陸續落地與特斯拉、大衆汽車、寶馬、梅賽德斯、豐田汽車、LG、SK On、三星SDI、松下電器、ACC等海外龍頭汽車製造商、電池製造商的合作,率先積累了觸達全球的產品銷售及品牌影響力。同時,公司還憑藉與寧德時代、ATL、中創新航、億緯鋰能、遠景能源、國軒高科、蜂巢能源、欣旺達、比亞迪等國內龍頭客戶的深度綁定,成爲其出海佈局的合作伙伴。
於2022年、2023年、2023年前三季度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約爲12億元、22億元、16億元及22億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分別同比增長87.5%、41.0%。各期,海外市場收入佔整體收入比例分別爲8.6%、13.6%、11.9%及24.3%;毛利率分別爲19.8%、16.1%、11.3%及39.8%。
根據招股書披露,此次赴港上市,先導智能計劃將募集資金重點用於擴大全球研發、銷售及服務網絡以及選擇性實施戰略舉措,首先開發重點海外市場區域基礎設施,以建立“全球銷售、全球交付、全球服務”的全球能力,加快全球擴張步伐。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海外鋰電池智能裝備的市場規模將由2024年人民幣391億元增長至2029年1,581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32.2%,前景廣闊。
佔據前沿技術身位優勢,業績增長穩健
對先導智能而言,能夠在新能源領域穩居細分龍頭地位,領先的技術實力及強大的研發能力不可或缺。
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先導智能積累並掌握了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軟件集成、精密加工等全維度的智能裝備底層核心技術,保障領先優勢。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在中國獲得註冊專利2,753項,其中發明專利416項、實用新型專利2,261項、外觀設計專利76項。此外,在中國亦擁有軟件著作權269項。
與之同步,先導智能以強大的持續研發能力護航技術實力的領先性。站在全球維度,公司構建了完備且具競爭力的研發平臺佈局,包括無錫總部、上海、珠海、歐洲和美國等地的研究和技術中心,並設有多個國家級CNAS標準實驗室和省級技術中心、建立了涵蓋主要業務的新產品新工藝驗證標準平臺。公司一直保持強勁的研發投入,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支出累計達人民幣43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從9.7%提升至14.0%,足見其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
贏得的獎項,印證着先導智能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領導地位及市場成就。公司連續5年上榜胡潤中國500強,並獲授高工金球獎“固態電池創新先鋒獎”及CBIS 2023年度影響力企業獎等知名獎項,技術創新及智造解決方案的領導地位備受肯定。對新能源行業發展的貢獻,亦令公司獲評《財富》中國科技50強及中國全球化未來新星、福布斯中國創新力企業50強。
自2015年5月登陸深交所主板至今,今年恰好是先導智能A股上市滿十週年之際。十年磨一劍,立於固態電池技術躍遷、量產應用持續升溫的風口之上,已經提前佔好位的先導智能,無疑面臨着無可估量的發展機遇。計劃港股IPO,擬打造“A+H”雙上市平臺,不僅將爲公司業務發展及海外擴張提供更多資金,也有助於進一步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推進國際化戰略,實現長期價值的持續攀升。